卖过电话卡做过外卖 最后成为Brinc创始人Manav Gupta 坚持在广州创业的老外

南方都市报 2018-12-17 06:27

Brinc全球投资加速器创始人ManavGupta。

在不久前落幕的2018广州国际创新节,ManavGupta作为Brinc全球投资加速器的CEO被邀请在论坛上作多次演讲和圆桌对话。Brinc全球投资加速器在2015年落地天河,专注物联网、无人机、机器人和食品科技项目的孵化,目前已孵化和投资超过60个国际、国内创新项目。熟悉中国,了解广州科创发展,Manav先生已经成为了链接中外科创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2003年第一次来到广州

“与广州人交流和合作,我觉得很自在,并没有所谓cultureshock。”从印度、泰国、菲律宾、中国香港到日本,Manav一家跟随他父亲工作的足迹,走遍了亚洲几个国家和地区。父亲临退休前负责宝洁中国区事务,于是一家人来到广州并长居此地。2003年,Manav第一次来到广州,与广州结下不解之缘,加上长期浸润亚洲文化,他也非常快速地融入了当地生活。

随后,Manav去了美国上大学,专业是通信和网络工程。每次暑期回家,他都去惠普(中国)实习,并持续了两三年。通过惠普的销售业务,Manav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客户和不同情况的案例,慢慢发现广州在这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大学毕业之后在广州创业

大学一毕业,Manav没有选择去大公司就职,而是回到广州创业。作为外国人,一开始他的客户基本仅限于外国人群,帮助外国人维修电脑和公司安装系统等等。2007年,他创办了一家叫VoiceinChina的电话翻译公司,他从广外雇佣了几位翻译,设立了呼叫中心,售卖电话卡,提供多国的语音翻译。在智能电话普及之前,电话翻译公司间接促成了不少跨国贸易。

卖掉翻译公司后,Manav还做了最早的外卖服务,他们与外国餐厅合作,在花城大道设立了送餐中心。然而由于当时“人们还是喜欢出门吃饭”,这个业务最后以失败告终。

“我喜欢创业,喜欢与不同的人合作,解决不同的问题,连续创业挑战更大,与此相比,有时大公司体量太大,很难迅速作出反应。”Manav感到,广州人总是在创业的路上,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不怕失败,而西方人创业会先大量的调研,做有计划的创业。在这一点上,他更像广州人。

2008年,他和合伙人在广州和伦敦同时成立以创意为主导的移动应用开发公司FabriQate,目前在全球有四个办公室,包括总部伦敦、分公司广州、香港以及孟买,设计和研发中心则设立在广州。Manav看到了多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变化,并且不断地挖掘这个市场的潜力。

创立Brinc的两个驱动力

越来越多的人找到Manav了解并寻求物联网的解决方案,这是他创立Brinc的一个驱动力,Brinc可以提供全周期解决企业参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

“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进入中国市场。”Manav表示,他在香港创立Brinc以后,很快在2015年与中国合伙人潘俐文共同在广州设立了第二家Brinc加速器,融合了中国的在乎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化的思维,旨在通过加速物联网从概念到可持续商业化的创业,来支持全球物联网企业家。

Brinc的入孵形式以股权投资为主,目前管理三只国际投资基金,总额超过5500万美元,投资领域从物联网扩充到其他垂直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无人机和机器人、食品科技项目,已经有了不小的投资回报。

Manav对Brinc有自己的雄心,“我希望它未来是一个跨地域、跨行业的给创业者和创业公司赋能的全球化加速器,能够帮助政府、创业者等各方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采写:

南都记者张伊欣

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罕见胆管炎消瘦眼睛黄

南方农村报讯82岁的苏伯近半年来突然消瘦,皮肤、眼睛也明显变黄。在家人陪同下辗转多家医院,最后在中山大学孙逸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