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过去不是要守旧,而是憧憬未来” 黄亦民 纪实兴趣五十年

新快报 2018-12-14 14:19

黄亦民是老广州,从1968年到2018年,纪实摄影广州已经有50年。他告诉新快报记者:“我对广州的横街窄巷、老城旧区、马路桥梁都充满兴趣,看着广州的变化,加深了我对广州的情感。在各处行行企企(注:走走停停之意)拍摄时,同男女老幼聊天,听阿伯阿婆讲古,加深了我对广州的感觉。”黄亦民带着感觉去纪实摄影广州,自然而然成了他的重要生活内容。

是摄影,也是生活。

“回忆过去不是要守旧,而是憧憬未来。”黄亦民说。过去,今天,未来,在时间隧道中行走,是没有回头路的,但在奔向未来的时候,有时候不妨停下来,想想我们从哪里来的,在城市更新和文化传承中,我们是需要信息孕育的,尤其是系列化的信息印证。比如我们见到黄亦民镜头下的东方乐园、高第街、西湖路、中山五路和北京路交界的八爪鱼蓝桥等景况。

黄亦民说纪实摄影很轻松,记录日常生活而已。他的作品中有两大类,一类是城建类的,从不同的时间来记录广州城市的变化,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工程的节点上进行了记录。还有就是广州的人文生活,各类市场、商场、食肆等的生活情景,都出现在他的纪实摄影作品中。

上个月,黄亦民在广东社科中心举办影展,有一对父子在观看时看着看着就哭了起来。黄亦民了解到,这位父亲是一位80后,他说以前对父母不了解,现在在图片中看到过去广州的影像,突然明白了父母的生活不易。

在黄亦民的《瞬间·黄亦民纪实摄影广州五十年》中,有个小而美的结尾,说的是2002年,园林工人在西华路种下一棵小榕树,他把种树的情景拍摄下来了。2006年和2016年他再次拍摄了不断长大的那棵树。后来有几次刮台风下暴雨,西华路上的一些树都先后不幸被刮倒了,而那棵榕树却至今一直屹立着。

掩卷之余,我们都想去西华路看看那棵榕树。谁说广州人不浪漫,他们把平常生活过成了诗。这是一首生活诗,如黄亦民。“人生就是这样过来的,有些树倒了,有些花长出来了,无论怎样变化,这里都是我们的家,我们都爱它。”

改革开放,国家走上复兴之路,快速发展的社会给了纪实摄影广大空间。黄亦民对广州的每一幅“瞬间纪实”,都是真实感觉的呈现。

全息广州

航拍 街拍

本期关键词

■广州承办第六届全运会,开始兴建天河体育中心主会场。魏辉/摄

1985年

1986年

■广州天河新区在一片农田中崛起。魏辉/摄

2018年

■崛起的广州珠江新城,广州财富与活力的标志。魏辉/摄

1985年

■当年的珠江新城,还只是一片农田。魏辉/摄

1984年

■疍家(水上居民)的木船停靠在芳村岸边,远处的白天鹅宾馆,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

黄亦民/摄

■策划: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陈琦钿■统筹:新快报记者 宁彪■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新闻推荐

广州市科协领导走访调研广州开发区民营企业 借助科协平台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科协调研人员参观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通讯员供图本报讯(记者冯海波通讯员黄茵欣)近日,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