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恩宁路微改造提供了城市更新的新模式
广州备受关注的旧城改造试点———恩宁路改造始于2007年,在即将迎来改造第12个年头之际,恩宁路启动二期改造项目。与此前改造不同的是,恩宁路二期改造强调公众参与,通过设立“共同缔造”公众参与委员会、居民入户访问等形式,让恩宁路业主们充分表达意见。
城市与人一样,也存在“衰老”的一面,相比大拆大建,微改造是城市“抗衰老”的一种良性模式。
“微改造”并不简单。虽然以“微”冠名,但要做好不轻松,尤其是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改造中,更需要大智慧。
“微改造”之难,人们在恩宁路的改造中已有所体味。作为广州市第一个由大开发商注资打造的旧城微改造项目,由万科打造的“恩宁路永庆坊”项目备受瞩目。项目结束后,在一场由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主办的历史街区微改造论坛上,与会者对这个案例展开热议,听取了来自各界的声音,为“微改造”积累了经验。
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改造牵涉着多种关系,不仅是政府、企业、权属主体三方根据各自逻辑达到平衡不容易,而且能否找到开发与保护、历史传承与便利居民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也是一个难题。
也是在这一次论坛上,与会者怀揣对广州这个城市的大爱,最后形成了一个共识: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改造无法让所有人满意,所以社会不妨以宽容的心态面对以往改造过程中的偏差和不足,而在后期工作中则需要寻求更大公约数,努力听到更多的声音。
现在恩宁路启动二期改造项目,无疑是落实上述共识的恰当时机。
有关部门对媒体表示,无论是当下正在进行的入户访问,还是今年9月成立的恩宁路“共同缔造”公众参与委员会,都是为了让居民参与到改造中,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政府、改造项目组平等对话,“改不改、怎么改、谁出钱,由居民话事”。
根据南都记者跟随入户访问工作小组到居民家中实地探访的情况,由于公众参与环节开展得认真细致,因此所取得的数据也堪称客观真实。
“你们也看到了,这个房子怎么住人?”“晚上要摸黑去公厕,这好像和广州这座现代城市很不符,但在恩宁路确实存在”“希望保留街道原有建筑的完整模样,留住记忆”……这样的声音最宝贵,也最权威,因为这些声音出于街坊之口,而所有街坊们正是街区和城市的主人。城市更新,大家之事,多听听街坊的声音,广州将更美好。
新闻推荐
广州国际文学周周五开幕 这个冬季,广州市属文艺院团还将带来逾百场惠民演出
信息时报讯(记者庞泽欣通讯员穗外宣)昨日,“听见花开”广州花城品牌2018冬季发布会在广州大剧院举行。记者获悉,广州国际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