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多针绣出苏绣精品《玉兰飘香》 姚建萍:刺绣是一种修炼
姚建萍和观众分享刺绣心得。主办方供图
南方日报讯(记者/杨逸实习生/张益真)5日下午,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苏绣皇后”之称的姚建萍做客位于广州289艺术园区的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大师下午茶”,与现场的观众分享了苏绣的历史底蕴与学习刺绣30多年的点点滴滴。传统刺绣的隽永韵味,姚建萍曲折动人的成长经历与艺术感悟,都让观众听得入神。
苏州镇湖镇是名副其实的刺绣之乡。出身于镇湖农家的姚建萍,耳濡目染,八岁就跟着母亲拿起绣针。母亲煤油灯下刺绣的场景,时时浮现在她的生命中,在感到困惑时给予她温暖的鼓励。
“我想做一名优秀的手工艺传承者,再放大一点,想做一个优秀的苏绣艺术家。”对刺绣的热爱,让姚建萍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决定将苏绣作为一生的事业。
她甚至为此放弃高考,19岁时辍学四处拜师学艺,在苏绣专家徐志慧门下学习。她将油画、国画、人物、肖像等题材与苏绣艺术巧妙融合,把美术中的素描关系、光影变化、透视与色彩的表现手法灵活运用到刺绣中去,使传统苏绣有了质的飞跃。
姚建萍的作品富有生命质感,熔典雅的古韵与鲜活的时代精神于一炉,《海纳百川》《江山如此多娇》《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等多幅绣作被永久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人民大会堂、白金汉宫等地方,将苏绣从民间带入高雅的艺术殿堂。
人物肖像绣是苏绣中最难的门类,却是姚建萍的拿手绝活。在她的手中,绣出了许多中外名人的风采神韵。“刺绣是一种修炼。心凝聚在针尖上的时候,人的呼吸也均匀了,眼睛是越用越亮。”她向观众分享自己的艺术经验与生命感悟,在绣发际眼眉这些细微的地方,一根丝线要分成128条丝,“这需要以1/128的线那么细的观察力去观察,就像把1分钟化成了128分钟,时间都为你放慢了”。
为了完成《玉兰飘香》这幅著名作品,她带领150人的团队,三班倒,每班8小时,轮替绣制,用了120天才绣完。《玉兰飘香》成品全长12.5米,高4.7米,描绘玉兰花开一片辽阔繁荣的春景,象征包容广博的中国胸怀,累计绣制大约1.2亿针。
从业30多年,从最初的爱好到传承传统文化的志向,姚建萍表示,自己对刺绣这门古朴的手艺一如当初,保持着纯粹、饱满的热情。“我选择了这个事情,从来没有回头过。”她总结道。
新闻推荐
花城花开时代·力量羊城·心传烟花时代之轮霓虹视界文、图/广东建设报记者黎莉芩11月26日-12月4日,近20件汇集全球顶级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