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增城区公交行业全面实行TC管理模式
纯电动公交即将投入运营。
本报讯(记者周影红 文/摄)车太少,等车难,服务差……经常在市区乘坐公交车的市民,对这些问题都不陌生。这些问题,有望在实施公交TC运营改革后,得到有效解决。今年,增城区将公交运营改革定为民生十件实事之一,目前已编制完成《增城区公交TC运营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将通过采用公交TC(交通共同体)管理模式,实行“票运分离”,即由政府确定线路、班次、票价和服务质量标准等方式,企业按照服务合同提供公交服务,提高企业运营服务水平。该《方案》将于2019年1月正式实施。
现状:公交与市民出行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公交与市民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公交行业成本倒挂现象严重,企业经营困难,造成公交线路覆盖率低、发车时间间隔大、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使公交行业陷入“市民不满意、政府不满意、企业不满意”的困境。
据了解,目前,增城区公交线路76条,形成“跨区线—镇际线—镇内线”三层次客运体系。公交客运企业共有三家(粤运公司、二汽增城分公司、荔通公司),承担区内58条公交线路运营,车辆409台。2017年,全区公交日均客运量约9.68万人次,区内公交财政补贴全年约4100万元。由此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运力保障不足、发车间隔大。公交拥有率5.4台/万人,公交运力不足,且发车间隔较大。二是服务投诉量较大,公交吸引力下降。投诉问题集中于“乘坐公交车难、运营服务时间短、司乘人员服务态度差、拒载老人”等方面。2017年居民出行调查结果显示,增城区公交分担率为5.9%,较2013年下降3.6%。三是公交补贴模式与现阶段公交服务品质提升的诉求不相匹配。2011年制定的《增城市公交客运工作方案》,规定“单车封顶10万元/年”的补贴模式,该补贴模式与企业成本(人工成本和物价)刚性上涨规律不相匹配。公交行业发展中争夺客流、压缩班次控制成本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致使整个公交系统出现了“公交补贴不完善—企业亏损严重—服务水平下降—市民对公交满意度低”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当前公交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运营模式改革
《方案》指出,基于线路规划、服务监督、资金清算以及协调公交站场和站亭站牌规划建设管理等职能要求,组建TC管理公司。
TC管理机构由政府层、管理层和运营层三层组成,其中政府层以公交协调小组为领导,由区交通运输局作为实施单位,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指导管理层工作;管理层为TC公司,负责公交营运有关的各项工作;运营层由中标的公交运营商组成,提供运营服务。
通过搭建“票运分离”的政府购买服务平台,由政府统一收取票款,对公交网络进行规划,对运营商提出服务质量要求,以成本核算、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向运营商购买公交服务;并对运营企业进行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企业采取市场退出机制,优选优质公交运营商。
公交线网改革
公交服务作为2018年十大民生实事之首,提升服务刻不容缓。《方案》明确,增城区将以公交行业运营改革为契机,以“科学管控成本、直接惠及市民、促进公交行业良性运行”为发展方向,构建与增城现阶段发展相适应的公交网络,推动增城区公交购买服务运营改革,促进企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控制成本、提升效率,全面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和市民满意度。
《方案》指出,为适应增城区“两核、两心、两轴、乡镇分散”发展的特点,公交线网将构建跨区公交、镇际公交、镇内公交和特色公交四个层级,形成76条线路,1514公里公交网络,运营车辆626辆(64%为纯电动公交车),满足区内外、城区内以及镇际间不同出行距离、出行强度等多样化出行需求。
公交班次方面,将增加发车频次,实现公交服务准点化目标。新塘、荔城片区高峰8—10分钟/班,平峰约15分钟/班;镇际公交高峰根据客流需求定,平峰不超过20分钟/班;乡镇内部公交采取定点发班模式。
此外,还将延长服务时间,匹配市民出行需求。新塘和荔城公交、镇际线服务时间定为6:30—21:30,地铁接驳为6:00—23:00,乡镇线路为7:30—18:30,较好适应区域客流特征,做好地铁接驳服务,满足市民出行。优化后,日行驶里程增至10.2万公里,较现状6.7万公里增幅51%。
新闻推荐
御湖山让你尽情感受百花林水库的辽阔旷远。怎样的豪宅才是一座真正有追求的豪宅?随着高端消费群体对居住环境的日益重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