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山体育场推动广州足球事业发展 南派足球圣地 青训希望之所

南方日报 2018-12-03 07:03

一句“上山睇波”,道尽几代广州人的足球回忆。每一个广州球迷,或多或少都有自己“上山睇波”的故事。

这里的山,指的就是广州足球圣地越秀山。现在,越秀山(洪德)体育场拥有越秀山体育场和洪德球场两块场地,前者是承载南派足球厚重历史的殿堂、见证过广州足球的辉煌与复兴,也是中超广州富力俱乐部如今的主场所在地,代表着广州足球的过去与现在,而后者则成为广州足球青训的重要基地之一,蕴含着广州足球对于美好未来的寄托。

历史?叶帅与青年共创的奇迹

牌坊、门楼,越秀山体育场保留至今的这一特色,让它有别于国内大部分足球场,充满了浓重的历史底蕴,更有独具一格的岭南风味。

1950年,在广州市首任市长叶剑英元帅倡议之下,全市17000多青年工人、学生、教师、干部、解放军战士等积极响应号召,用双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建成越秀山体育场,当时人们皆称之为奇迹。1950年10月,越秀山体育场正式投入使用——承办了庆祝广州解放一周年的广州市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会。

1954年6月,广州市组建了第一支专业足球队,命名为中南体院竞技指导科足球队白队,简称“中南白队”。该队从1955年开始参加全国乙级联赛,主场就在越秀山——这是越秀山见证南粤足球发展的起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市民没有多少娱乐活动,上山看球是最时尚的活动之一。越秀山每逢有比赛,场内外就会挤满了人。为了能买到一张票,几千人会通宵在场外排队,买不到票就想办法爬到树上去看。”原广州市足球运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回忆称。

底蕴?南派足球的缔造之地

1979年1月,首届省港杯在越秀山体育场打响,欧伟庭代表广东队打进省港杯历史上的第一球。广东队捧起了第一届省港杯。南派足球从此声名鹊起。

从杨菲荪、容志行、古广明、麦超,到赵达裕、彭伟国、胡志军、卢琳……中国足坛上的南粤球星大多从此声名鹊起。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越秀山体育场就是南派足球的缔造之地。

与此同时,越秀山体育场在这40年间历经9次翻修。从场馆管理者最初提出的,将“越秀山体育场创建成华南地区一流的专业足球场”,到后来“打造国际水准的专业足球场”。如今,越秀山体育场旧貌换新颜,用地面积3.9万平方米,球场尺寸105×68米,场内拥有2万多观众座位,无论是软硬件设施还是球场管理水平都有很大提升,先后通过中国足协和亚足联的考核认证,达到了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主场水准,现为中超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主场,而富力的足球理念正是将南派足球重新发扬光大,广州足球的生生不息由此踏上新的起点。

青训?洪德打通青训输送管道

和越秀山球场一样,洪德球场同样也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球场,始建于1954年,由当地木材商行杜培基等工商界人士出资平整而成。

经过多次改造的洪德球场现在由原来的沙地球场改造成为专业的人造草球场,升级换上和越秀山、大学城中心体育场一样的灯光系统。目前洪德球场满足开展五人足球、七人足球的运动和训练,具有可容纳1000人的看台及夜间照明系统,另设休息区、更衣室、洗手间、停车场等,是一个设备设施配套完善、规格标准的小型专业足球场。

洪德球场一直是广州足球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陈熙荣、孔国贤、伦志明、蔡庆辉、麦广梁、卢琳等人正是从这块小小的球场走出。目前,球场门口还有卢琳自己亲手种下的一株松树。

洪德球场业余体校的足球培训正走在探索体教结合的道路上。他们U11组和U12组年龄段的球员在各级赛事中均取得过好成绩,并且向恒大U12队输送一名球员和广州富力U12、U11、U10队输送11名队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这些学员也受到了名校的青睐,他们不乏被执信中学、培正中学、广州一中等名校录取,解决了家长们在孩子学业上的后顾之忧。

据记者了解,目前洪德青训主要集中在7到12岁的年龄段,目前有4名在编教练,约50名学员。孩子之后可以选择进入足协梯队或是俱乐部梯队、或者是进入校园足球的体系,可以说是打通了整个足球青训的输送体系通道。

南方日报记者朱小龙实习生麦思容

新闻推荐

社会文明,你我有责

来论曾德雄(广州市人大代表)新修订的《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日前提交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修订草案...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