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中村走出来的物联网龙头首将AR专利技术融入安防、交通系统,用科技助力城市管理
[摘要]首将AR专利技术融入安防、交通系统,用科技助力城市管理
由高新兴研发的“华粮壹号”机器人在雪地上前行,对无锡新安国家粮食储备库进行巡逻。
更多民企力量报道
请扫二维码
民企力量之中小企业办大事
第3期
高新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首家以物联网概念上市的民营经济企业,拥有近千项核心技术专利,首创AR专利技术融入安防、交通系统,位居2017年世界物联网百强榜单TOP50.
●上市8年来,营收复合增长率36.8%,2017年度营收22.37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1.07%.
●超过3000名员工,2018年上半年总入库税费9445万。
●2018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总额为2.80亿元,占营收的10.97%.
发掘民营企业精神,探寻民营经济成功之道
作为首家以物联网概念上市的民营经济企业,高新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人意料的低调。如同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双广一样,鲜少出现在聚光灯下。“有些事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作为一名典型的技术型创始人,刘双广并不善于言辞,但这家民营企业的成就却引人注目。以技术立身,以创新为本,经过逾20年的发展,高新兴已经拥有近千项核心技术专利,首次将AR专利技术融入安防、交通系统,位居2017年世界物联网百强榜单TOP50.
以技术为立身之本,这是打在刘双广身上的烙印。
上世纪80年代,来自潮汕的年轻小伙刘双广考上了南京邮电大学的王牌专业通信工程,喜欢动手捣腾小玩意儿的他,在学校就学会了组装电视机,趁着假期回家,他买了一些元器件,组装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带回村子,引起了全村人的轰动,毕竟在那之前,村里头还没有人看过电视。
毕业后,刘双广被分配到了广州通信研究所。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迎来了一批知识分子下海经商潮,以技术见长的刘双广心里跃跃欲试,“我当时就有这么一股冲动,想去闯一闯。”时至今日,从内敛的他身上,你可能很难想象那股子冲动和狠劲。
找机遇
市场残酷靠技术帮忙
放弃当时的铁饭碗,从广州通信研究所辞职,他一头扎进了当时席卷全国的下海经商潮中。在广州天河的城中村,凭借几间租来的办公室、一辆跑业务的摩托车,刘双广创办了广东高新兴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市场竞争残酷,机遇在哪里?还是技术帮了忙。
正是靠着自己过硬的技术知识与敏锐的直觉,刘双广很快找到一片缝隙处的空白土壤:聚焦动力环境监控领域,做监控产品!
当时,很多通信基站内大多无人值守,但基站内的发电机、电池、空调电源等动力设备以及温湿度等外部环境都需要监控,怎么实现?刘双广提出,可以利用监控产品进行远程监控和运维,这种技术也是时下大热的物联网的初期运用。
于是,1998年,高新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代动环监控产品。“当时,公司的市场人员用背包带着这款产品,一个一个找客户拜访。”刘双广回忆道。就这样,靠着纯人力的一步一个脚印,高新兴在动力环境监控领域稳稳扎根。
遇困难
不少研发费“打了水漂”
“技术研发是科技型企业的立身之本。”刘双广透露道,高新兴在创立之初就已成立研发部门,“先做技术,再做营收,这是我们公司的一大特色。”目前高新兴已经成长为超过3000人的大型民营企业,其中,研发人员超过1000名,超过总人数的1/3,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公司营收的10%,公司旗下设四大研究院和七大产品研发群。截至目前,公司拥有近千项专利,632项软件著作权,2018年研发投入将超过4亿元。
但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背后是高风险与高成本,有时并不能带来同等比例的营收回报。早期的高新兴,就有不少研发投入最后以“打水漂”收尾。
2005年,高新兴在监控领域研发出了一款刷卡带语音功能的智能锁产品。刘双广对这款产品记忆犹新,他指了指办公室大门,“我的办公室用的就是这款产品,我已经十几年没有带过钥匙了。”
这款产品也因此启发了刘双广:“我们公司一直是以做B端为主,能不能转型做C端?”刘双广决定成立一个子公司,以家庭和写字楼为市场对象,但这一计划最终没能成功实现。“B2B(BusinesstoBus-iness)与B2C(BusinessToCus-tomer)二者差异太大,公司当时体量小,没有办法实现两线作战。”
吃一堑,长一智。经过这番教训后,刘双广意识到,民营企业公司规模小,就要追求“小而美”的模式,更要强调聚焦,抵制诱惑,先想清楚自己是否有实力能做到,如果做不到,那就果断放弃。
但这次失败并没有让他就此放弃研发投入。“研发是源头,市场是龙头。龙头能否舞得起来,关键要看源头是否给力。我自己是工程师出身,技术就是我的立身之本。在高新兴的研发投入上,我一直都很坚定,只要对创新永不满足,那么对研发就永不可省。”
结硕果
为城市管理增添“大脑”
2010年7月28日,高新兴作为首家物联网概念的企业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上市后至今,高新兴通过外延式并购和内生式增长,掌握了云计算、大数据、人脸识别、NB-IOT、RFID、AR增强现实等核心技术。
随着城市公共安全需求的日益增长,城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透明化成为高新兴聚焦的趋势。“当时公安部有客户提出,监控视频调取出来后,靠肉眼分析耗时耗力。往往一个重大案件发生后,要动用上千警力在海量的监控视频中找人找车,不仅效率低下还让人非常苦恼。”针对这一行业具体问题,2014年,高新兴在业界首创以AR专利技术为核心的“立体防控云防系统”,把AR+AI技术应用到公共安全领域,为城市管理增添“大脑”。
传统的城市安防指挥、调度是在二维地图上“作战”,交通、视频、人口等信息需要切换不同系统才能逐一获取。而“立体防控云防系统”是一个可视化的实景地图,即使是不熟悉技术的监控人员,都能通过简单操作调取到所需的信息。与此同时,这个系统也让安防部署变得更加直观可视,警力、物力、车辆是否到位一目了然。
在刘双广看来,高新兴是一家高科技企业,坚持自主创新是为了解决行业具体问题,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云防系统正是向科技要警力的经典落地应用。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将改变未来世界。”刘双广说,目前高新兴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主要发力点也很清晰,就是要聚焦“物联网+大交通”,推进执法规范化业务和“物联网+公共安全”,推进车联网业务两大主航道,这也与国家整体大产业发展方向吻合。
学习心得
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的讲话,给我们吃了一个定心丸。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的做企业。我们要做一家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优秀民营企业。走正道,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我们的贡献。
———高新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双广
南都观察
幼时教诲让他始终坚持诚信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信,国之宝天下之高行也”,步入刘双广宽大的办公室内,就能看到墙壁上悬挂了一幅“诚信”的书法。
“诚信不是小事,能事事做到诚信不容易。”刘双广回忆说,自己对诚信理念的坚持源于幼时父母的谆谆教诲。“小时候,家里穷,父母虽开了一间碾米的作坊,但并没有很好地改善家庭生活,一顿饭喝8碗粥是常有的事,而且粥里面往往只有几粒米。上学时,我一周的主菜也就只有1瓶萝卜干。即使如此,母亲在为乡邻加工粮食时,都一定要让秤杆翘起来,这样才不会让乡亲们吃亏。”
幼时认识的“诚信”二字,如今已融入高新兴企业发展的契约精神之中。
高新兴的第一代动环监控设备,受雷电影响,存在误报警、死机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再花一倍成本。刘双广本着“用人格造产品”的理念,力排众议,决定无条件更换100个改良新产品供浙江移动试用。这其实对于当时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高新兴而言,徒增了200多万元的成本。但就是凭借着这股子“诚信”的态度,高新兴在业内首次提出“融合监控”的概念,为公司埋下了物联网的基因,在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
“做一个公司的掌舵人,需要经常检视自己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刘双广说,当初给公司取名为“高新兴”,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初衷,仅仅只是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越来越好,一年又一年,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做好“诚信”二字,这才是高新兴的初心所在。
统筹:南都首席编辑黄海珊
采写:
南都记者尹来
实习生程小妹
视频:
南都记者陈冲
摄影:
南都记者谭庆驹
新闻推荐
茶煲家系列漫画□老唐一周舆情南都记者李拉上周,一年一度的广州国际灯光节来了。然而由于开幕式人流量超出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