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创新岛”如何不拘一格“聚”人才? 厚植创新创业沃土“种”人才,政策扶持兼顾“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
海珠正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强孵化平台建设、人才集聚培育为着力点,推动全区促进创新创业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受访者供图
■创新海珠湾区明珠
在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今年刚栽下的“人才林”郁郁葱葱。
这片“人才林”的栽种者正是海珠区首批评定的创新创业人才,他们来自生物医药、信息科技、金融、服务等行业,除了行业领军人才,也不乏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人才。海珠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潜力型”人才正是推动新业态、新产业迅猛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海珠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支持。
东部琶洲岛、中部中大国际创新谷、西部海珠创新湾……海珠“创新岛”正在崛起,作为其支撑的三大板块的规划建设亟待人才的支持。对此,海珠正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强孵化平台建设、人才集聚培育为着力点,推动全区促进创新创业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
11月30日,第十一届琶洲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发展大会将在海珠举办,届时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家人才、知名企业家、人才工作部门代表将探讨如何通过人才合作,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会也将为海珠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机制和环境,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高地,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南方日报记者傅鹏
关注“潜力型”人才人才政策直击企业发展痛点难点
“我没想到第一次申报就被评为成长型企业创业人才,而且被评上后马上钱就到账了!”去年底,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研究生李志云拿到了第一笔人才经费资助10万元。以实验室为家的他,也是海珠区博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担当。李志云表示人才经费资助和住房补贴减轻了月供、通勤的负担,少为“柴米油盐”操心后,他也更能展开双臂安心在海珠创新创业。
去年,海珠区共评定82名区创新创业人才,发放首笔人才经费资助共计1140万元,李志云正是其中的一员。海珠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来出台的人才政策其扶持范围表现出更多的包容性和预判性,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创业人才得到重视,因为这些人才中不少是新业态、新产业的中坚力量,重视他们将避免把潜在的“马云”“马化腾”排除在外。
这种思路在去年发布的《中共海珠区委海珠区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就得以充分体现。《实施意见》突破了不少人才扶持政策多倾向于“后置式”奖励的限制,在人才创业困难阶段给予帮助和扶持,让政策不仅停留在“锦上添花”,更要实现“雪中送炭”。如对不少人才“头疼”的子女入学问题,《实施意见》就将人才子女统筹安排到区公办学校或政府补贴的民办学校就读,对自行选择入读本市合法开办的民办学校的,给予每人2万元(按子女人数)的一次性入学费用补贴。
今年年初,海珠再接再厉,出台了两大科技金融政策。其中,《广州市海珠区科技型初创企业集中性投资后补助资金池管理办法(试行)》就对初创企业非常“友好”,针对资金紧缺、后补助资金到位漫长等常见问题,该政策首创将资金后补助“前补助化”,将科技型初创企业可能获得的后补助资金提前集中支付,最高可达500万元。
除了解决痛点、难点的政策,该区还通过创新人才服务机制、扶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织牢“关系网”以集聚人才。“海珠区的人才政策,目的在于把创业创新人才留住。”广州小黑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茂巍表示,海珠互联网产业基础好,他希望借助微信生态做大做强,并增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协作,共同留住创新创业人才。
下好人才培养“先手棋”打造创业孵化“共同体”
“当看到这次"海创季"征集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参加。”目前,“海创季”第六季创业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海创季"已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与口碑,成功对接总数过亿元天使轮投资。”海珠区就业培训中心及海珠创客坊负责人卢白羽说。据悉,自2016年12月开赛以来,该赛事已经举办了5季,吸引了近260个创业团队参加。其中,走出了不少创新创业“新生军”。
参加比赛只是开始,海珠还打造了创业培训孵化全链条服务,围绕创业项目从起步到落地,打造导航式“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培训服务,促进“创新种子”生根发芽。
如来自中山大学的夏林峰,其在大三时创办的“创慕教育”在“海创季”第一季创业大赛中获得优胜奖,在大四时依托“海珠创客坊”平台进行二次创业,获得投融资对接等定制服务,成功创立了广州云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获种子轮20万元投资,运营3个多月就获得盈利近10万元。
“海创季”第六季创业大赛的一大亮点是首次将海珠区5家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设为初赛分赛场,以为创新创业群体拓展成长空间,促成创业项目落地。“我们的目标受众就是设计行业的创新团队。”作为初赛分赛场的积优设计联合服务社,其定位非常明晰,是为各类设计企业的创新创业提供优质孵化空间。对此,广州市积优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辉燕告诉记者,该孵化器一直控制设计团队在入驻团队的占比在七成以上,因为“不同的产业需要不同的创业"朋友圈"”。
为了优化孵化载体培育功能,海珠已出台《海珠区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加大对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和扶持力度。目前,海珠共有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其中经认定的科技创新园区和孵化器43家,总面积62.05万平方米,众创空间共计21家。多元化创新创业载体更是逐渐形成“一园区一特色一主题”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为了充分挖掘创新载体的作用,2016年海珠区打造了广州首个公益性创客空间——“海珠创客坊”,链接了政府、高校、孵化器以及就业创业市场等资源要素,此后还组建了“海珠众创孵化联盟”,推出“海盟惠约十条”,打造创业孵化“共同体”,推动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集聚和共享。
从拼政策到拼服务“海珠服务”缔造良好营商环境
10分钟左右拿到营业执照、50分钟左右拿到公章、随后在线办理需登记的税务套餐,至此,广州骏衡财务代理有限公司开办流程结束,当天即可开展洽谈合作、签订合同等经营活动。今年9月体验了海珠区市场监管局推出的“即照即营直通车”服务后,该公司的股东吴穗琼和吴嘉蔚忍不住感叹道:“省时、方便、高效!”
据海珠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即照即营直通车”服务推出前,从办理营业执照到实际经营,办理营业执照大致需要一个星期的奔波,拿到营业执照后也需要一个星期才能签订合同、开展经营。如今,企业平均办事时间不超过2小时,在0.5天内即可完成从事一般性经营所需的全部事项,比全国平均办理时间压缩了19.5天,比广东省、广州市要求的企业开办时间分别压缩了4.5天和2.5天。
“海珠区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践行着服务企业的理念,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不少帮助。”广州时代华商人才培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强说。
企业落地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产业招商与企业落地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海珠区招商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特别是对于人生地不熟的“外来户”,他们急需熟悉属地的情况和政策,加速融入当地。对此,海珠先后推出了CSO首席服务官制度、项目部长负责制、重点项目台账制等为企业服务的“海珠配方”。
其中,CSO首席服务官制度可归纳为“一企一个服务官”,即由一名工作人员对接一家企业,负责协助解决企业发展、运营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是海珠区提供的精准服务吸引了我们。”中石油天然气有关负责人表示,其南方总部最终在珠三角四个备选城市中挑中广州海珠,看中的就是“海珠服务”“海珠效率”。
据悉,2018年1—9月份,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南方总部实现新的业务突破,营收199.2亿元,直接拉动海珠区工业产值40.9%的增长。同期海珠区招商部门持续跟进落户的重点招商项目实现营收超400亿元,同比增长超30%。贴心服务打造的良好营商环境最终带来了优质新动能。
新闻推荐
“88岁老人哭诉保健品营销”报道追踪“同心思纬”公司答应退款给张婆婆
张婆婆的诉求终于有了着落。11月21日、22日,南方都市报连续报道:广州海珠区88岁的张婆婆多年来到“同心思纬”南园店购买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