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智库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在穗召开 “最强金融大脑”永久落户黄埔 经济学家巴曙松主持发布《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2018年度)》

南方日报 2018-11-21 06:16

11月20日,亚洲金融智库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在广州召开。梁文祥摄

南方日报讯(见习记者/李鹏程记者/陈思勤通讯员/黄宗超黄于穗石红赖伟敏)11月20日,亚洲金融智库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在广州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该智库将永久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并在该区举行每年的智库年会。这一国际性高端金融智库的建成,将促进“一带一路”的深度共建、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并促进现代金融发展。

高端团队的智慧碰撞

五大洲80名首席经济学家加入智库

“我们要打造别具一格的金融智库。”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道出了其规格高度:该智库在功能定位、产品设计、专家阵容、治理架构、运作模式方面,有别于一般的“智囊团”。

亚洲金融智库定位为“面向市场、国际视野、问题导向、深度观察、智慧方案”,即面向市场机构,为亚金协会员提供高端咨询服务;以全球视野考虑金融问题;针对亚金协会员提出的问题提供咨询;持续、深入观察亚洲金融发展;为亚金协会员提供智慧的解决方案。

智库拟形成每周首席观点、每月专家问答、不定期专家问答等中英文产品,举办季度论坛、智库年会等高端金融论坛。同时,金融专家团队将每年发布《亚洲金融观察》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研究和解决亚洲金融发展问题。

这些专家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五大洲的27个国家或地区的80家金融机构,其中境内专家47人,境外专家33人。他们均为各自团队的首席经济学家或研究部门主管。其研究范畴横跨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协会等多个行业,覆盖了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世界经济、产业经济等多个领域。

“不同国家的金融大咖,将提供看待亚洲经济的不同视角。金融研究数据的可获得性,也会大大提高。”亚洲金融合作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说,智库成立初期,将依托亚洲金融合作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合作委员会,实施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成员之间的交流,将引导信息和观念的沟通,智库的成果又能为会员单位进一步的合作奠定基础。

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金融、科创与实体经济的交响乐

“选择智库的落户地区,区位因素和产业状况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杨再平提到。亚洲金融智库的永久落户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地理版图上宛如粤港澳大湾区的“湾顶明珠”。同时,这里还是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对外开放的示范窗口。

作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产业基础雄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科技创新创业活跃,迫切需要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职能作用。

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共有30家银行设立了130多个分支机构,5家金融总部法人机构、5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融资租赁公司和2家融资担保公司。全区风险投资机构近300家,资金管理规模约700亿元,兴建了“中国风险投资科学城大厦”,被广州市政府授予首个“广州股权投资基地”称号。

此外,全区上市企业累计49家,约占全市的1/3,居全市第一;“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122家,成为广州市甚至是华南地区上市、挂牌企业最密集、最集中的区域。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展示企业达到13430家,成为广东上市、挂牌企业最集中、最活跃的区域。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无限“金融+”机遇

在此次会议上正式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2018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担任该报告课题主持人的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巴曙松分别从全球主要湾区对比、核心区域金融发展态势、金融机构和主要金融市场、金融监管等不同维度,阐释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融合与发展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金融+”

可充分利用三套监管体系探索金融制度创新

担任该报告课题主持人的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巴曙松表示,支撑亚洲金融智库落户广州的理论依据在于,对标现有的国际知名湾区,广州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表现出不同形式的“金融+”。

所谓“金融+”是指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框架。“虽然全球几大知名湾区的产业结构千差万别、各具优势,但这些地区的发展模式有个共同点,我们称之为"金融+"。”据巴曙松观察,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分别以“金融+科技”“金融+服务”“金融+产业”为特色。金融综合服务业成为城市群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金融是驱动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其他三大湾区不同,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二三四”(一个国家、两个体制、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三套监管体系、多个监管主体”的特征,在金融市场的动态发展中发挥多体制的优势并保证监管有效性,给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以金融监管体制为例,相对于其他湾区的单一体制,粤港澳大湾区内并存有三种监管体制:内地、香港和澳门。其中,香港位列“纽伦港”三个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澳门与葡语系国家的金融联系密切。

“这就为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利用不同金融体制的相对优势,提供了非常大的创新空间。”巴曙松总结,“在这里,金融系统可以做到"风险把控"和"对外开放"并重。”

广深崛起形成多极带动

智库落户强化广州金融集聚效应

相对于港深地区,广州的独特优势在于,这里的产业发展,有相应的资源、生态支持。例如,全球普遍关注的新兴产业——生物医药,在广州拥有生长的沃土。巴曙松谈到,生物医药行业往往需要依托优质的医院网络、医学人才、科研院所等等。“由于在这些方面皆有积累,广州逐渐引领了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进步。”巴曙松说。

他认为,以广州为代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产业结构差异化,有助于实现各城错位发展与湾区金融发展整体最优。在区域协同发展层面,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在硬件设施的互联互通上已有所成就,比如开通了港珠澳大桥。但在软件设施的跟进方面,仍有待改进。以广州为例,当前广州的金融集聚功能也相对弱势。换言之,金融机构未能主动从其他地区汇入广州。

“亚洲金融智库的落成,有助于弥补广州的上述短板。”巴曙松评价道:“来自数十个国家金融机构的负责人通过该智库了解广州,并在此集聚,无疑将提高广州在金融领域的"能见度"。此举将扩大广州和其他地区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交流接触机会。”

新闻推荐

大巴到校接人+包午餐 创新园放大招帮企业招工

“抢人”!羊城晚报讯记者梁怿韬报道:当下广州进入招聘季,11月3日,一家聚集了近500家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的园区,放出“抢人大招...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