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 贫困村三个月大改观 广州对口帮扶深度贫困村贵州省贵定县杨柳村“蝶变记”

南方农村报 2018-11-20 10:53

|扶贫一线|

南方农村报记者魏伯航

在外工作半年的杨柳村游子回到家乡,一定会觉得眼前的寨子有点陌生:当初的“脏”“臭”“乱”已然不复存在,村口有飞瀑景观,村里有秀美的荷花池、规整的产业基地。这个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沿山镇的深度贫困村,随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推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广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黔南州、毕节市,其中,广州市南沙区与黔南州三县(贵定县、惠水县、龙里县)结成了帮扶关系。近两年来,南沙区进一步拓展两地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探索在产业对接、生态环保、人文旅游、社会事业等各领域合作。杨柳村的“蝶变”便是一个缩影。

卫生太差全村被通报4次

南沙区与贵定县结成帮扶关系后,南沙区派驻干部荆茂团挂职贵定县委常委、副县长。今年3月,杨柳村成了荆茂团的挂点村。以前进村,荆茂团形容自己得“跳着走”,“村道上到处流着猪牛马的粪便,简直没有下脚的地方”。

杨柳村有6个自然寨,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593人。由于经济、文化落后,一直以来,村居环境卫生是杨柳村的“痛点”。因为脏乱差,杨柳村被贵定县委、县政府通报4次。今年4月20日,村支书金升明在一次全县大会上就环境卫生问题作了检讨。

面对这样一个深度贫困村,该怎么开展环境整治,并且彻底改变村民的卫生意识,困难可想而知。

“我找来杨柳小学校长罗永华,商量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当卫生监督员,督促家长搞卫生整治。”荆茂团和罗永华说干就干,今年5月份,杨柳村开展清洁卫生行动,打出了“小手拉大手,拉出新杨柳”的口号。杨柳小学评选三好学生时,“家庭美不美”成了重要的评选要素之一。

村庄蝶变三好学生广州参观

在孩子们的带动下,寨子里的村民纷纷拿起工具,自发打扫院落、清洁街道。贫困户杨树发有4个孩子,家里此前“脏得没办法”,荆茂团再去时,发现牙缸、鞋子都摆得整整齐齐,“家里东西虽然少,但是干干净净,很有章法”。

杨柳村的街巷再也不见牲畜的粪便。在南沙区东涌镇帮扶资金70万元的支持下,杨柳村还修建了荷花池、民族跳跃场,既是休闲公园,也是苗族节日时村民的表演场地。

8月份,杨柳村的“蝶变”得到了广泛关注,清洁卫生行动上升到全县层面,口号也相应改为“小手拉大手,文明家家有”。同样在这个月,荆茂团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在他的带领下,6名杨柳小学的三好学生第一次乘坐动车,第一次走出县城,来到广州观光旅游。

荆茂团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南沙区许多单位和企业了解相关情况和工作成效后,捐赠了乒乓球拍、眼睛按摩器等礼物,他准备借用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励孩子们提升个人卫生。

产业帮扶年底分红8万元

杨柳村原本的环境卫生问题,根本原因还是贫困。贵定县是典型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地区贫困县,深度贫困村22个,杨柳村位居后列。要根本解决问题,最终落脚点还在于产业帮扶。

走入杨柳村,除了村道旁“缘定杨柳”的石雕和飞瀑外,田垄另一头,“广州南沙帮扶杨柳蜜蜂繁育基地”几个大字同样惹人注目。

据杨柳村委会主任杨升良介绍,蜜蜂繁育基地总投资60万元,南沙区东涌镇帮扶资金与贵定县财政帮扶资金各占一半,项目采取“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养殖蜜蜂600箱。“今年底实现分红8万元,70%分给贫困户,10%纳入村集体收入,20%作为运营管理费用。”2021年后,蜜蜂繁育基地(含600箱蜜蜂)归村集体经济所有。

目前,杨柳村“两委”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核心,因地制宜发展银杏、食用菌、蜜蜂、兰花、盆景及芦笙等产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形成了合作社带动基地发展、基地带动农户增收的良好局面。

新闻推荐

中信银行推出小微企业商票质押产品

近期,中信银行广州分行首笔普惠商票质押——“普惠商票贷”业务成功落地。该笔业务的成功办理标志着该行普惠业务产品...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