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城人”武文溥的古村情

增城日报 2018-10-29 10:55

武文溥(左一)组织古村之友成员在永宁街路边村进行研学考察。

“我在增城工作生活了13年,增城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想在增城古村落的保护和活化上做点事情,留下增城的好山好水好村庄。”规划师武文溥在参与增城新农村、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逐渐萌发了保护增城古村落的想法。

牵头成立协会 保护增城古村

自2005年至今,武文溥一直从事增城的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因此他对增城每一条村落都非常熟悉。和武文溥有过接触的人都说,“他可以轻松地说出每一条村的面积、人口及历史。”他发现,增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村众多,建筑风格、民俗特色显著,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空心化现象也在加剧,民居、古建筑缺乏保护,毁坏严重,令人痛心。“增城古村有着多样化的人文特色,蕴含丰富的人文价值,开发潜力巨大,有必要将其活化。”他一边反思着古村没落原因,一边探索着活化古村的途径和模式。

2014年,武文溥发起了增城“古村之友”社会网络组织,开始走上古村落保护之路。2016年3月,他牵头正式成立增城古村之友协会,以“保护增城古村,活化荔乡古韵”为宗旨,带领着一群有情怀的志愿者共同致力于保护和活化古村落。

协会成立以来,相继开展了“古村研学”“传统服饰摄影大赛”“文化论坛及文化入村”“文化创意集市”等各类活动,以此为载体,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使增城古村落文化的传播、传承、创新、活化落到了实处。

创立众创空间 点燃创客梦想

近两年,有着近千年历史的荔城夏街村一改往日“城中村”“外来务工者聚集地”的形象,以一种创新、创业的全新面貌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村内迎恩街古驿道、古祠堂、古民居等极具历史感的建筑物和新开设的“榄人榄园”(广州榄雕传承基地)、“爱碧邻·花巷”成为不少人周末“打卡”之地。

夏街村的改变,得益于武文溥带领增城古村之友成员成立的众创空间。它主要依托迎恩街深厚的历史底蕴,整合起现存的丰富古村落资源(包括古建筑、风俗、传统工艺等),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同时对接政府资源,开展线上和线下渠道募集资金,吸引并挖掘对古村保护与发展感兴趣的社会创客及从事民间工艺传承和发扬的传统手工艺人到此处落户。

“夏街村的活化主要运用了手工艺传承和文创落户两种模式。”武文溥说,基于增城古村的现状,村民共建、手艺传承、文创落户、多元社区这四种活化模式最为有效。其中,“手艺传承”模式能够留住民间艺人,让其在古村落开设手艺传承坊。“文创落户”模式则让文创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元素,为传统乡土文明增添浓浓的文艺范。

如今,除“榄人榄园”和“爱碧邻·花巷”外,“乡村美学实验室”“织女刘娘传统女工坊”“巴本文创”等创新项目也相继进驻夏街村。

“在乡村活化过程中,人是第一位的,必须要重视"人"这个要素。”武文溥意识到,乡村落后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产业落后,而是缺乏社会参与。因而要大力培育新乡贤,鼓励年轻人回到乡村创业,鼓励志愿者和社会各界更多地为乡村贡献力量和资源,鼓励设计师、美术家、音乐家回归乡村,在乡村创业并反馈乡村。

引导村民创业

实现乡村长效发展

武文溥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政府、专家、资本等外来力量,但也必须清楚一个事实,即承认村民主体性地位。这些外来力量应在帮助村民培育共同参与机制,培养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等方面发挥作用。这样,才能使乡村得到长远的发展。

作为广东省“三师”志愿者的一员,武文溥积极参与下乡志愿服务,与省内各地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其他志愿者共同沟通、探讨古村发展。在广东省“三师”志愿者的启发及增城区国规局的支持下,武文溥参考国内其他同类组织,打破传统设计院的方式,提出在区城乡院专门成立“乡建中心”的想法,以驻乡设计的方式参与组织乡村社区营造,从乡村公共环境和乡村文化入手,引导项目资金下乡,引导村民创业,为镇街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如今,乡建中心已成立并投入运营。目前正联系增城其他在乡村发展的机构,共同发起创立“增创美丽乡村平台”,以规划设计、产业投资、社区营造为基础,连接政府、企业、投资者、创业者与村民,同时以绿道、古驿道为纽带充分挖掘乡村的自然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培育以产业为核心的美丽乡村,全面实现增城区的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让武文溥找到了尽情表演的舞台;乡村振兴,更需要千千万万像武文溥这样的有理想有才华的热心人士。

新闻推荐

富士康8K项目 主体结构基本完工

富士康8K项目主体结构基本完工,项目规模初现。广州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供图南方日报讯(记者/黄舒旻)25日,记者从增城经济技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