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印发,全市各区开办企业平均用时2—3个工作日 穗商事登记力争“领跑全国”

南方日报 2018-10-23 07:20

在广州开办企业时间,将可在4个工作日以内搞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环节的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批时间将压缩至90个工作日,比国务院要求的120天减少30天。而社会投资项目则更快,从用地许可到竣工验收环节的审批时间将控制在50个工作日。通过推行“一机办税”“一厅通办”“一键申报”出口退税等办税便利化改革,实现企业退税时间和清税申办时间分别节省50%。这些数字压减的背后,是广州营商环境即将迎来的一系列深层变革,一系列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目标将逐步落地生根、渐次开花。

日前,《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系统性提出8个方面43项改革措施。《方案》聚焦三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三个重点改革区域示范和六大“走在全国前列”改革举措,充分展现广州先行先试、主动探索的改革担当和改革魄力,打造营商环境改革“广州样本”,努力实现在国际国内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前列,成为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推动商事登记服务全面提速,是《方案》中提出的第一条举措。其中明确了广州将推行工商登记“审核合一、一次办结”,设立开办企业“快速通道”,实现窗口办理“只跑一次”、网络办理“零跑动”。

“其中有一条改革亮点,将开办企业时间减至4个工作日以内,大大提高了新增市场主体开办企业的便利性。”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高怡冰透露,去年全省开办企业时间平均为15个工作日。“这意味着广州在涉及到工商登记、刻章、申领发票等环节上,均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升级。”

商事登记驶入“高速公路”

审批时间从15天压缩到几秒钟

“以往办理营业执照要接近一个月,现在1天时间就能把执照领到手。”积优设计联合服务社公共事务部总监刘辉燕直言,办事流程的精简是企业对营商环境改善最为直观的感受。

积优设计联合服务社是位于海珠区的一家企业孵化器,园区内多为文化创意、设计类的初创企业。“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便利的商事登记流程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也为他们省下了一笔通过第三方机构办理注册的费用。”刘辉燕提到,在与园区内企业进行交流时,不少企业代表都在为广州营商环境的优化“点赞”。

在广州开办一家普通企业,申请人从向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提出申请,到具备从事一般经营业务资格(不含许可经营业务)的全过程包括3个程序:工商登记、刻章备案、初次申领发票。

其中在工商登记环节,广州市工商局更是做到了营业执照“秒批”,并且实现网络办理“零跑动”,窗口办理“只跑一次”。

如何实现这一“广州速度”?答案在于广州市工商局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商事登记、在全国首创的商事登记“无人大厅”“无人审批”新模式,这些做法均帮助企业实现“免预约”“零见面”“全天候”“无纸化”“智能化”办理商事登记。

当前,广州对符合标准化、规范化的申请实现“秒级”审批,至今已通过智能审核企业设立登记近9000户。今年8月上线的注册登记全类型、全业务全程电子化系统,将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

若市民选择通过线下办理营业执照,也将享受便捷的登记服务。今年以来,广州市工商局大力推广“容缺登记”“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和登记“立等可取”等便利化登记措施,设立开办企业“快速通道”。

同时,在市工商局、越秀区、海珠区、黄埔区试行企业设立登记当场申请、当场审批、当场发照,其中市工商局窗口试行5个多月以来,办理“立等可取”营业执照近5000户,占开业受理总量的46%。

“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今年全市各区已经实现了将开办企业时间压减至4个工作日以内的目标,平均用时2—3个工作日。”广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在越秀区、黄埔区、南沙区还试点推广开办企业3个环节1天内办结的服务模式。

该负责人介绍,广州市开办企业时间大幅低于国家部署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8.5个工作日的任务和北京、上海、广东省公布的5个工作日的时间,正走在全国前列。

破除阻碍创业“紧箍咒”

搭起外商投资的“跨境桥梁”

为了让创业更方便,广州大幅降低“准入”门槛,先后实施“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等举措。“注册企业的资金门槛降低了,初创企业的压力也少了许多,这对创业者们起到了一个很大的鼓舞作用。”刘辉燕表示。

目前,通过多轮持续清理,全市仅保留金融等为数不多的前置审批事项,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大幅度降低了创业成本。

在广州天合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谭倩看来,门槛虽然降低了,但监管与服务依然到位。

谭倩所在的公司主要为外资企业和个人提供来穗设立公司、完成公司重组与兼并的服务。“以前外资企业在广州设立公司都需要在外经贸部门备案,现在可以在进行工商登记时直接完成备案,免除了不少手续。”她注意到,如今来广州开公司的外资企业多了,外国的自然人也多了,“还有不少来自港澳台的创业者,也越来越多地聚集到广州。”

为了让境外人士到广州投资更方便,今年,广州市工商局出台促进外商投资企业注册便利化的意见。其中提到,港澳台自然人持身份证、回乡证、台胞证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可直接办理工商登记;已入境的外国自然人持有效的护照原件可直接办理工商登记;外国自然人、取得外国永久(长期)居留权或港澳台地区居民可持《广州市人才绿卡》直接办理工商登记。

本次印发的《方案》也提到,为拓展外商投资企业登记跨境便利化,广州实施登记注册简易化,简化身份证明、批准文件材料要求。实行内外互转同步化,简化内外资公司互转流程,企业提交一套表格、一套申请材料,即可同步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比如说当外资企业在办理商事登记业务时出现文件缺漏的情况,办理人员便会出具一张关于补充材料的通知书。”谭倩提到,凭借这张通知书,企业下次办理只需要带上缺漏的文件,就算不是之前的办理人员,也不需要进行所有文件的再次核对。

“跨境通”的设立,则让投资人在广州之外的区域也能享受快捷的商事登记服务。目前,广州已启动“穗港通”、“穗澳通”,为香港、澳门投资人在广州投资创业提供“足不入境”的商事登记服务。广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提到,广州计划在3至5年内将“跨境通”逐步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构建“绿色通道”,为国际化、便利化的市场准入环境服务。

■专家解读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

有助企业减少进入市场的成本

营商环境改革是广东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集成工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广州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将不断吸引优质投资,为经济高质量向上突围势头助力。

一直以来,处于岭南文化中心的广州都是包容开放的代表。从对外通商口岸到如今的广交会,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断吸引着外来人口和外来企业的落户。

此次《方案》主要侧重政府行政管理流程的制度优化,对政府的行政审批、运行、管理等环节制定了相对系统、全面的优化方案。特别是在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减少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上,做了一些创新性试点示范,对持续优化广州的营商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此次《方案》在土地和资金流动上有所突破,试行“带规划方案”土地出让,探索“供地即开工”模式,能够提高工程审批效率,推动重大项目的落地。同时,推动财政科技经费跨境进入港澳地区合作研发、推动实现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等政策的实施,可以吸引更多外来资源来广州发展,从而促进广州的发展。

但是,在企业的成长生命周期里,市场准入只是一个起步阶段,后续的发展还需要制度的保障。下一步营商环境的改革提升,还需要对社会治理、融资渠道、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完整的制度设计。

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高怡冰:

广州在营商环境改革中应做好“排头兵”

营商环境的改革,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合理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企业发展对政策的需求也在变化,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需要相应的制度配合和外部环境。

对于广州来说,此次《方案》最大的意义就是,将不断优化企业外部制度环境,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此次《方案》亮点不少,具体而言,第一,在深化审批服务便利化改革方面,将开办企业时间减至4个工作日以内。对于广州新增市场主体,大大提高了便利性;第二,实现“人工智能+机器人”商事登记全覆盖,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创新点,将工商登记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办事效率上的提高;第三,方案提到的精减水电气报装程序,实实在在地降低了企业成本,市配气成本降低40%。水电气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能源成本,方案通过直接有效的措施,让企业直接受益;第四,弘扬企业家精神也写入了方案中,这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项举措。政府有意识引导企业家与广州市重大战略相适应,既能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又能够落实重大战略的实施等等。

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营商环境的建设存在三个差距:珠三角地区与港澳之间有差距,珠三角九市内部有差距,整个大湾区和国际先进湾区有差距。对于广州来讲,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区域,营商环境的改革和优化,能在做好“排头兵”的同时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大湾区的营商环境。

南方日报记者黄舒旻陈思勤周甫琦

通讯员穗工商

新闻推荐

孩子走路老喊累 也许不是懒而是得了扁平足

文/羊城晚报记者张华对儿童来说,跑跳活跃,运动量大,足部保健显得格外重要。数据显示,由于缺乏护足意识,一些儿童青少年的扁平...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