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下乡送服务的意义
近日,派潭镇旧高埔村、七境村、利迳村来了一群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大学生,他们在这里进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给当地留守儿童带去快乐和德育。此次下乡活动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德育”上,结合《派潭乡土文化教材》,唤起乡村少年儿童对家乡的热爱与认同,达到对乡村少年儿童多角度、多方位的德育目标(见本报7月23日第4版)。
留守儿童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因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不少农村地区的人进城务工,把孩子留在老家,使得这些孩子未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与一般的教育相比,留守儿童未能与父母有很好的沟通,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很容易导致其世界观的扭曲、道德的不完善。社会上许多治安事件的发生,背后都有留守儿童的身影。要想消除这些不良影响,快乐和德育都是不可或缺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部分大学生,利用暑假的空闲时间进行社会实践,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特长为增城一些村的留守儿童服务,其意义非常重大。从留守儿童的角度来看,大哥哥大姐姐们下乡帮助他们,不仅为他们带来知识,让他们开阔眼界,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德育非常重要,而这些大学生的到来,可以弥补孩子们在德育方面的缺失。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下乡进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不仅服务了单纯可爱的孩子们,自己也体验了生活,可谓收获满满。如今太多大学生在物质丰裕的条件中长大,他们体会不到他人的痛苦,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容易与社会脱节。而通过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他人的不易,同时也帮助了别人。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冲击和助人的成就感,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而对整个社会来讲,这样的大学生下乡活动也是值得推广的。让不同的群体增进互动和理解,本来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此次下乡活动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双方都从对方那里学到了东西,大家的理解也加深了。留守儿童的道德感得以提升,人格发展得以健全,最终整个社会都会受益。让我们为这样的下乡活动点赞。
新闻推荐
增城乡村振兴产业基金正式成立 总规模5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
本报讯(记者张文雄何秋玲凌云)昨日下午,由政府引导资金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的增城乡村振兴产业基金正式成立,这是增城区统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