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全国土地日 珍惜土地资源 建设美丽家园

羊城晚报 2018-06-26 09:37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后

文/图 赵燕华 穗国规宣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小时候的梦我知道。”流行歌曲里那些小清新的歌词,如今正在广州的乡间唱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现代版田园梦正被打造成现实。保护土壤、保护耕地,不仅关系到我们的生存质量,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6月25日是第28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

A

耕地保护 美了乡村 富了农民

立项垦造水田5318亩 番禺花都已先行

2016年10月,省国土资源厅发文,其中明确广州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调整为134.30万亩,广州市实际划定全域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35.17万亩,比任务多保0.87万亩。

到2017年3月底,广州市各区按照已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工作,并按照建库要求完成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工作,完成区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初验并向市国规委申请市级验收,经市国规委会同市农业局实地抽查和评审,完成各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市级验收。2017年5月初,广州市各区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通过省国土资源厅质检并报国土资源部审核,6月底通过国土资源部质检。

在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方面,广州市也交出满意的答案。2014年—2016年,广州市超额完成了“广东省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规定的目标责任任务,并连续三年获得全省耕地保护考核二等奖。

由于广州市耕地后备资源缺乏,补充耕地方式主要是通过易地有偿转让耕地储备指标来落实。根据省的要求,广州市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从2016年7月25日起,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项目涉及占用耕地的,已全部达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单独选址建设用地项目涉及占用耕地的,已落实补充等面积的耕地,对暂时无法补充与占用耕地质量相当、类型相同耕地的,已按规定由相关政府出具承诺函。

与此同时,为切实推进垦造水田工作,落实水田占补平衡承诺,2017年初,广州市国规委印发《加大耕地提质改造力度严格落实占补平衡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提早部署垦造水田工作。2017年8月15日,省国土资源厅下达广州市2017年度垦造水田任务为1560亩,市国规委根据各区前期准备情况安排番禺区560亩、花都区1000亩,确保完成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任务。

目前,广州市已立项垦造水田项目11个(番禺1个、花都7个、黄埔1个、白云区2个),立项面积共5318亩,涉及新增水田3684亩;已批复规划设计的项目7个(番禺1个、花都4个、白云2个),批复项目面积2384亩。目前,番禺区、花都区部分项目已进场施工。

高标准农田建成77.86万亩 农民得了实惠

据统计,“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77.86万亩,涉及从化、增城、白云、花都、番禺、南沙和黄埔等7个区,由省、市、区财政资金出支总投入累计超过17.6亿元,主要建设路、渠等工程。

2017年,广州市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任务,顺利通过省级高标准农田年度检查,其中增城区、番禺区和花都区获省级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全市累计建成77.86万亩,通过田间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机耕路1563公里,各类灌排渠1115公里,打通了断头路和断头渠,极大改善农田运输条件和排灌条件,农田管护水平进一步完善。为进一步提高各区项目管理水平,市国土规划委制定了巡查工作制度,将巡查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及时指导各区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高标准农田工作开展后,土地价值提升了,农民收入提高了。

据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前,农业生产设施相对不够完善,农用地租金水平普遍较低;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设施更完善,充分展示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景貌,极大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更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土地价值提升了,农用地租金水平显著提高。番禺区石楼镇的农民告诉记者,现在项目地块的租金每亩提高500-1000元,其中,南派村租金由800元/亩增加到2600元/亩。

另一个可喜现象是,农产品运输成本也随之降低,流转效率迅速提升。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前,部分农业产品需二次运输方能转运外销,既增加农户运输成本也降低了农产品流转效率;实施后,实际建成(改造)并通过验收田间道、机耕路等道路1563千米,农田机耕道路运输网络基本构建完成,一般农业运输车辆基本能够实现农田装载外销,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农产品流转效率。

同时,还提高了农田排灌能力,促进生态协调。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路网、渠网更加完善,实际建成(改造)并通过验收排灌渠1115千米,项目区基本形成了“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物能运”的标准农田格局,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危害,减少了水土流失,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形成了“田、水、林、路、渠”的合理布局,有效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B

节约集约用地 促转型升级 推城乡统筹

激励与约束并重,土地利用效率提高50%以上

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广州把节约集约用地摆到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来谋划和部署,以“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为导向,通过全面实施节约集约用地促进转型升级、推动城乡统筹、建设幸福城市。广州市原萝岗区、天河区海珠区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据了解,广州市创新了节约集约用地管理体制,实行土地管理市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制订了一系列涵盖国有和集体、增量和存量、供应和供后等系统化的政策框架体系;构建了节约集约用地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与省、市政府的耕地保护考核有机结合,建立了以土地产出率为“指挥棒”,包括规划标准控制、政策激励约束、评价监管考核等为内容的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审批机制。

同时,广州市加强建设用地总量及空间管控,探索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节约集约用地机制。除了制定《广州市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试行办法》,通过确定工业用地容积率的下限值、原则上不得建造单层厂房、加大建筑密度、降低工业用地内的绿地率、优化审批流程等举措,使工业用地容积率由一般控制的1.2-2.0提高至2.0-4.0,土地利用效率普遍提高50%以上。

此外,还出台政策支持新产业新业态用地,助推供给侧改革。出台了《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用地的若干试行规定》,从规划引领、地价计收、产权登记和转移等多方面鼓励、支持广州市生产研发、创意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创新型产业项目建设;鼓励区政府在产业园区范围内建设标准厂房,标准厂房建设给与用地指标支持,建成的标准厂房可分幢、分层对园区内的企业分割转让。

白云花都工业用地出让已下放至区

在鼓励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方面,引入TOD开发模式,建设零换乘一体化交通综合体,促进土地复合利用和立体开发;积极推进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万博商务核心区等城市CBD地区的地下空间建设。在战略性重点地区,探索以精细化、高水平的规划管控,引领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如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通过对土地储备、产业规划、城市设计、土地招商与出让全过程管控,将规划要求与“引资”、“引智”、“引技”工作有机融合,实现区域开发过程中规划、市场、政策的集成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改进建设用地供应管理,加强土地市场调控。尤其是创新产业用地供应方式,优化工业用地公开出让程序,实行产业用地项目准入和遴选制度。市政府颁布了《广州市工业用地使用权先租赁后出让和弹性年期出让实施办法》,按照产业生命周期供地,实行工业用地先租赁后出让、弹性年期出让,工业用地使用权租赁年限不超过10年,弹性年期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不超过20年,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提高土地市场周转效率。将白云、花都等工业用地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区工业用地出让工作下放至区一级办理,简化土地供应程序。颁布《广州市产业用地指南》,对全市产业用地、社会事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实行量化评价准入,强化投资率、产出率等刚性约束,严把准入关。

建设用地供后进入全程监管

此外,广州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建设用地供后监管,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广州市印发了《广州市闲置土地处理办法》、《关于广州市超期未开发用地处理问题的通知》和《广州市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了包括闲置土地预警、开竣工申报、闲置土地调查、认定、处置和闲置土地接管、利用等一整套覆盖全过程的全程监管规定,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多元化的用地批后监管机制:

一是加强对出让合同履约情况的监管,对存在因企业自身原因造成不按期动工、竣工和不按合同内容开发建设等情形的,依法追究违约责任。

二是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按照关口前移的工作思路,实时掌握地块动工、竣工情况,在动工开发建设期限届满前三个月核发《动工建设催告函》,敦促用地单位按时动工开发建设。

三是加强动态巡查。广州市建立了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动态巡查力度,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巡查工作制度。

四是开展供后评估,以园区土地供后评估为切入点,对全市12个开发区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C

土地管理 应储尽储 连片储备

据了解,广州市国规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应储尽储、连片储备”的工作部署,从城市发展战略高度加大土地收储力度,统筹好全市土地储备的规模和空间,重点推进功能片区、轨道交通站点枢纽综合体(含国铁、城铁、地铁)和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的土地收储工作,落实土地储备任务;统筹完成全年土地供应计划及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继续推进精准储备,集中投入储备资金,为引入主导产业和提升市政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供用地支持;加快落实《广州市土地储备实施办法》和《市对区土地储备工作激励机制方案》,优化广州市土地储备机制,形成市、区、镇(街)合力推进土地储备的工作格局。

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拟借鉴京沪模式

2018年,市土地开发中心着力加强计划规划的科学编制,谋划2018-2020年三年储备任务并分解到各区。并组织编制世界大观等地块的征收储备实施方案,加快开展地铁沿线站点及车辆段周边土地储备策划工作,与市铁投集团就城际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土地收储形成工作合作机制,推动开展高快速路沿线土地储备工作。同时继续推进《广州市土地储备供应与“两规”协同策略与机制研究》第二阶段工作,按市本级在施储备项目轻重缓急,提出“两规”保障方案,落实土地出让、征地留用地、拆迁安置用地需求,并组织有关重点地块的控规修改。

据市国规委透露,目前正集中优势资源,全面统筹推动市本级土地储备工作:一是重点推进国际金融城至黄埔临港经济区为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务区和琶洲南区的土地收储工作,为“一江两岸三带”战略落地做好用地保障;二是继续大力推进华工国际校区、白云新城5-8期、奥体西区、世界大观、嘉禾望岗、南站谢村、马沥居等重点区域和中铁物流、三滘立交、瑞宝路变压器厂、万力轮胎、安美旧厂等旧厂用地的土地储备;三是加快推进萝岗车辆段、白云湖车辆段、赤沙车辆段等地铁轨道交通沿线重点区域土地收储以及白云(棠溪)站综合体、镇龙综合体等国铁重要站点土地收储工作。

市国规委表示,将统筹做好市辖区经营性用地出让工作,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为市级重点项目提供用地保障。根据实际,合理制订出让计划,严格落实净地出让要求,科学把控推地节奏,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将加快出让琶洲西区、金融城起步区、白云新城和旧厂地块;加快场站综合体项目供地。同时,探索轨道场站综合体地块按空间范围进行分层供应、分层确权,试行地块出让范围从平面到三维空间转换。重点出让官湖车辆段、白云湖车辆段、镇龙车辆段等场站综合体用地。

值得注意的是,市国规委表示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的决心。除继续采取“限地价+竞配建+竞自持+摇号”方式、提高保证金缴交比例、严格审查购地自有资金等措施外,借鉴北京、上海“限房价、竞地价、竞自持”、“招标挂牌复合式出让”以及“限地价、竞房价”、现房销售等政策工具,根据市场情况和对出让宗地的预判组合使用,坚决防止出现区域性总价、土地或楼面单价新高等情况。

“人机技廉”创新土地管理手段

近年来,市国规委以目标为导向,精准施策,从顶层设计上、规范建设上、深化管理上综合发力,多措并举,全面加大储备地块管理力度,打造广州市储备用地管理品牌工程。

2018年1月17日,广州市正式印发了《广州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明确了储备土地管理方式、围蔽方式、临时利用方式和审批程序等,填补了多年来广州市储备用地管理方面无本地法规依据的空白,为进一步提升储备用地管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同时,通过建立储备用地和房屋的管理台账,及时更新土地管理工作进展,搭建土地台账管理体系。

据了解,市土地开发中心调配专业骨干力量,组建了储备用地管理部,统筹管理市征地办存量土地和房屋。转变过去“以租代管”的粗放式管理方式,把存量土地管理作为土地储备供给侧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招募专业化管理队伍。根据工作任务需要,对存量土地实施24小时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同时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在现有专业管理团队的基础上,设立跨区域的应急分队,确保一方出现危机情况,多方支援,迅速控制、果断处置,将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目前专业化管理队伍已达到300人。

值得一提的是其创新土地管理的手段:实现“人机技廉”四位一体监控。利用科学信息技术,整合无人机监测、视频监控、三维可视等手段,构建直观、可视、快速、高效的储备土地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无人机航拍巡查监控、空中测绘与航拍等手段,全面跟踪掌握地块管理情况,选取白云新城科技馆地块、琶洲地块等重点储备地块作为试点,建立视频远程监控系统。转变单一的人员看管的管理方式,实现向“人机技廉”转变,做到“现场人员管控、围墙视频监控、空中巡查把控、三维立体遥控,廉洁风险防控”,逐步实现储备用地管理的专业化、精确化、可视化、规范化,通过提高管理手段信息化水平,为土地管理的防控装上“天眼”,为土地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D

土地调查设“三调工场” 地质灾害防治多措并举

根据国家和省的部署,2017年第四季度起至2020年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广州市结合广州特色高标准谋划三调工作,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基础支撑。一是结合自然资源统一登记管理,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基础数据,为广州市自然资源统一登记提供基础性支撑;二是进一步细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调查,实现土地调查与空间规划、权籍管理的联动,为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管理提供更加翔实准确的数据底板;三是重点摸清广州市耕地、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真实状况,梳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规划国土管理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据记者了解,目前,广州市已成立了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规划委。设立了“三调工场”,确定了“技术先行、先行开展”的工作原则,先行选取试点区域,积极探索广州市三调工作路径、数据分析和技术储备。据介绍,此次调查内容更加精细化,调查手段也更加科技化,采取了“互联网+”调查技术,由国家和省先行开展内业预判,提取疑似图斑,地方通过互联网在线举证的形式开展作业,利用影像内业比对提取和3S一体化外业调查,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而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市国规委着力提升基层的组织协调管理、专业技术支撑、项目经费保障、防治措施落实、规避灾害风险等能力。“十二五”时期大力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全市11区均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十有县”称号。

今年6月5日-8日,广州市受4号台风“艾云尼”影响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引发多处地质灾害。市地调院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实时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级别,并通过电视、微信、短信预警平台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共发布、转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三级预警信息14406条。市地调院会同市规划院出动27个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组,共计约1360人次,行程达一万多公里,开展126次应急调查,核实地质灾害92宗、非地质灾害34宗,及时指导属地政府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灾害发生后,市地调院派出无人机小组,对危险性较大的灾害点进行了无人机航拍,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隐患巡查并充分了解区域地形地貌、人工设施等基本情况,为治理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提供数据参考。

新闻推荐

龙舟水涨,荔香飘飘

荷香鸡丝荔枝菌八宝荔香冬瓜盅花园酒店选用的荔枝菌个头均一饱满,全是约有13厘米长的嫩菌,入口清甜爽脆无渣。...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