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千里抒写友谊佳话
□本报记者何洋
带着番禺乡亲的牵挂和祝福,6月15日,在广州市委宣传部,番禺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番禺博物馆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之女拜卡达莫娃和中国哈萨克族歌手阿来,不远千里,从广州出发赶往杭州,看望正在住院的冼星海之女冼妮娜。两位伟大音乐家的后人再次相聚,延续着两代人近80年的深厚友谊。在病房,广州市委宣传部向两人颁发了“新时代广州文化交流大使”牌匾。
今年初,冼妮娜突感身体不适,检查发现患上脑膜瘤,经过手术治疗,目前恢复良好。她表示,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让她十分感动,今年是她的父亲冼星海诞辰113周年,广州及番禺正在举行盛大的2018星海(国际)音乐季活动,她因病无法参与,但争取尽快恢复,希望能回到家乡番禺,参加稍后举行的星海艺术节活动。
“你在微笑,我就放心了!”
“妮娜,我太想你了!”在杭州城东医院的病房里,一看到冼妮娜,拜卡达莫娃发自内心地呼唤了出来,两位老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眼睛泛着泪花,互诉思念之情。拜卡达莫娃平息情绪后,拿出了她带给冼妮娜的礼物,哈萨克族的丝巾,“上次我们见面的时候,你就说我们哈萨克斯坦的服饰真漂亮,我特意带过来送给你!”除了丝巾,还有从番禺带来的水果,“这是你家乡的水果,你一定要吃!”此外,还有一束鲜花,“送花的人,她就像鲜花一样漂亮!”冼妮娜赞道。
虽然这几天拜卡达莫娃马不停蹄地奔波多地,辗转几千公里,但是这位73岁老人一看到冼妮娜就异常兴奋。“我们哈萨克族有句话,耳朵和眼睛只有巴掌的距离,但眼睛看到的才是真实。他们一直说你没事,我不放心,现在我看到你微笑,看到你能和我聊天,我就放心了!”言语中充满了关切。当冼妮娜指着头部手术缝合时留下的疤痕诉说病情时,拜卡达莫娃心疼不已:“请你转告主刀医生,我们家里的人都感谢他,哈萨克斯坦人民也会感谢他。”
此次,冼星海诞辰113周年纪念活动,拜卡达莫娃受到音乐人阿来的邀请只身来到广州,她说,此行就是为了完成两个最大的心愿:一是在父亲的挚友冼星海诞辰这天到他的墓园缅怀故人,二是看望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听说妮娜病了,我一直很担心,特别想去看她。就在这时,广州邀请我参加星海纪念活动,我感觉是老天听到了我的心声。”在冼星海纪念园,拜卡达莫娃在冼星海的雕塑前跪拜良久,默默祈祷。
两代人超越语言的默契
从1990年的初次见面,拜卡达莫娃和冼妮娜近30年的时间里先后相见了4次,每一次见面的情景,她们都历历在目,甚至连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拜卡达莫娃回忆初次见面的情形,1990年,当时冼星海和巴赫德让·拜卡达莫夫都已辞世,两位音乐家的后人从没见过彼此的照片。
有一天,拜卡达莫娃得知冼妮娜要来哈萨克斯坦,这是冼妮娜第一次去到阿拉木图,踏寻他父亲冼星海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拜卡达莫娃当时特意去机场接机,她说:“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但到机场接冼妮娜时,在人流中,她一眼就觉得那是冼妮娜,她也认出了我。”两人在机场幸福得相拥而泣,“也许从我们父亲1942年见面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命运就紧紧相连了。”
在病房中,拜卡达莫娃和冼妮娜亲切交谈,时不时上演神奇的一幕。两位老人语言并不相通,但她们不通过翻译,却几次表达出同样的意思,并且心领神会地作出回应。这种超越语言的默契,让在场人员无不惊诧。76年前的那个冬天,拜卡达莫夫和冼星海,一位是只会说俄语和哈萨克语的哈萨克斯坦音乐家,一位是只懂英语、法语和中文的中国音乐家,他们四目相对,只是简短的交流,拜卡达莫夫就将冼星海领回了家,从而书写了绵延近80年的友谊。
如今,两个家庭继续着这种传统友谊,“妮娜,我们家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就像当年对你父亲一样。我要让我们双方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相互认识,让他们永远友好下去,做中哈友谊的使者!”拜卡达莫娃还向冼妮娜发出邀约,“从现在开始,我每天都会为你祈祷,希望你早日康复,今年底我生日的时候,我们一起去海南度假,不带任何翻译。”
“病好了来番禺”
近年来,每逢番禺举办纪念冼星海的大型活动,冼妮娜基本都会回家乡番禺参与,无奈这次因病无法出席纪念冼星海诞辰113周年活动。在其病房中,本报记者对她进行了短时间专访,传达了家乡人民的问候。她表示,此次家乡人民的代表特意赶赴杭州探望她,她十分感动,在特殊时期,有这么多人关心她,让她感到格外的温暖。
冼妮娜对番禺近年来积极弘扬星海精神,努力打造星海品牌也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家乡番禺不仅培养了一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我的父亲,还在不断地为弘扬星海精神做着大量的工作,这份情谊让我十分感动,衷心感谢家乡人民!”她表示,等她身体恢复一定会再回家乡番禺,参加今年的星海艺术节,并祝愿家乡番禺越来越美好,番禺人民日子越来越红火!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辉通讯员曾耀豪)日前,由市残联组织开展的全市康园工疗站业务培训在番禺区举行,各区残联分管康园工疗站业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