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创作视为一种修行。”省青年美协副主席卜绍基: 创作中情景交融 亦是物我两忘的境界

新快报 2018-04-22 19:57

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广州市政协书画院协办的“心迹自然·卜绍基大写意花鸟画展”暨“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学术研讨会,日前在百诚艺术馆举行。谈及创作时,现为广东画院美术馆副馆长的卜绍基表示:“希望能在作品中多体现一分哲学意味,多一分禅意。”■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国画的写意精神

蕴含的是文化精神

日前,“心迹自然·卜绍基大写意花鸟画展”暨“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学术研讨会在广州百诚艺术馆举办,馆长李明浩在画展开幕仪式上也道出选择与卜绍基先生合作的初衷:“卜绍基不但是一名优秀的大写意花鸟画家,还是一名在艺术界以扎实的步伐走向台前的画家,既是卓越的艺术家,又是专业领域的艺评家、策展人,还作为文化艺术界的政协委员代表身份为艺术发声。”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美协名誉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在同期的“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学术研讨会上发言称,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其骨子里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精神,而且是中国审美中极为可贵之处,是西方无法媲美的。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发展至今,依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正如眼下的卜绍基先生,他立足于这个领域当中,为之不懈努力并取得不错的成就。我想,这在青年一辈中是不可多得的。

作品既有文人画意境

也有现代生活情怀

从初期的探索以浓墨重彩与质朴、厚重的线条相结合,以写实的结构与形象,带有民间意味对比色来表现身边的村庄生活、农家常物,到近年来转为向往沉实、空灵,总的来说是回归传统,锤炼画境渐趋恬静意境。卜绍基的艺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探索。也实现了多次的蜕变晋境,用他的话说就是:“笔墨从当初的一味雄强转向追求内敛又不失灵动的笔力运用,以及强调以墨韵的通达变化状物,追求以苍润的笔墨关系以营造静虚的意韵。”

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历来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强调把握形象的神韵、神态,更是抒情寄意,甚至到了得“意”忘“形”的地步,而体现出独有的自然本真之美。《庄子·天道》中曾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卜绍基作为现阶段岭南画坛大写意花鸟画家的佼佼者,文人画深厚博大的传统与岭南画派的开拓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中国画创作中,他的作品既有了文人画的笔墨意趣,也融入了现代生活的情怀,既“师古人”更“师造化”,力求熔铸沉厚健挺的笔力,静虚空灵之意境,淋漓挥洒的墨韵以及简约凝练的形态于一体,使其作品表面呈现出一股雄强稳健的笔墨气象,并透析出一股生机勃发的气度。正如他所言:“通过笔墨气韵的交织,令画面的象征性、寓意性内涵呈现出一种反映心灵、体现人生感悟的平和境界。”

简介

卜绍基 字望秦,画家、艺评家、专业策展人。1973 年生于广州。现任广东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国家高级美术师(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监事、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理论艺委会主任、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美术研究专委会主任。

对话

“我们要用自己的心灵感悟这个世界”

收藏周刊:在艺术探索上,具体有哪些尝试?

卜绍基:我的中国画创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一开始是从书法入手,而且对碑学尤为用心,如《石门颂》、《好太王》、《四山摩崖》等。接着由书入画,临摹海派各家,特别是钟情于吴昌硕的金石气格,画的大多是梅兰竹菊等传统文人画题材。及后,又受任伯年、白石老人等真切表现生活、植根于民间民俗的创作态度所感染,开始描绘身边的花草鱼虫,特别岭南花卉瓜果的丰富多样,可以说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创作题材,试图令自己的作品能多一份切合当代人审美的生活意趣。近年来,随着自己对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的有所感悟,对四僧(特别是八大)的画风多加研究,希望能在作品中多体现一分哲学意味,多一分禅意。总的来说,传统文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治艺”可以说是多年来我一直遵循的从艺信条。而且,我所理解的中国画风,特别是文人画风格的形成大多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其发展是一种在相对稳定的图式承继中追求气韵、神韵方面的深层次拓展,只有在承传的引导中深入到精神内核去探究图式,去追求图式内在精神的转换和开拓,才能给我带来发展的后劲。

收藏周刊:您如何看待大写意花鸟与写生的关系?

卜绍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历来是中国画创作的一大关键。纵观中国花鸟画的历史,不乏师造化的写生高手,其精湛的表现力和形神兼备的概括力都能看出古人对现实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所达到的高超程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独到和多样的写生方法,令状物、传神、达意、抒情等都进入了很高的境界。近现代有成就、有创造性的画家,也都十分重视写生的。作为对现实物象的本质表现的文人画,它同时负载着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画家的学识、修养等,其创造的核心必须是源于造化和心源的。“自然而然”对于艺术是极为可贵的,然而,这种“自然而然”更应该是经过百炼千锤,经意治学的“必然”,而最终落实在“自然”、“偶然”的生发之中。艺术创作应该遵循从生到熟,又从熟到生;从无到会,从会到化的过程。我们应该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以自己的心灵感悟世界,以自己的方式转释生活,而不是另辟蹊径,或突发奇想。

收藏周刊:艺术创作给您带来的意义是什么?

卜绍基:对于中国画创作,我视之为一种修行,它令我学会安住于身心,令自己的心量得以拓宽,体悟得以深化,进而领会艺术人生的真谛,而达到精神修为最真实而不虚的目的。另外,在创作中我追求物我互化情景交融。我在艺术创作中一直追求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互融,希望能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与自然万物的沟通是从认识到了解、再到熟悉,渐进地与之产生心灵共鸣的过程。在创作过程中首先使自己入境,全身心地进入所要创造的情境之中,之后一笔落下,然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借助于画面中的花鸟鱼虫、枝卉草叶等艺术形象表现和传达我与自然物象之间建立的情感。

新闻推荐

苏百钧的中国工笔画: 闳约逸致 完美圆融 苏百钧名片

《和平颂》(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会议室)苏百钧纸本2011年205×345cm4月26日——5月6日,“闳约逸致——苏百钧中国工笔画展”将...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