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百钧的中国工笔画: 闳约逸致 完美圆融 苏百钧名片
《和平颂 》(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会议室)苏百钧 纸本2011年205×345cm
4月26日——5月6日,“闳约逸致——苏百钧中国工笔画展”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将展出苏百钧多年来的代表性创作,以及扇面、白描和长卷,共计120多幅精品佳作。展览主题“闳约逸致”,“闳”格局、气度,“约”约束、法度,“逸”品格、格调,“致”高雅、精致。
苏百钧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他坚定自持、虔敬正诚,对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技艺研精究微,不愠不躁地锤炼笔墨、推敲章法、琢磨技巧,坚持思考画理,用功极勤,为学为艺,修身为本、守正超然,造就了他全面的人文修养、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超强的创造力。他的创作,是情深意切的造型,典雅清幽的画境和神遇迹化、超于象外的盎然意趣的完美圆融。
苏百钧祖上种花为业,父亲是花鸟画家、园艺家苏卧农,从小在充满泥土气息又饱蘸墨香的环境里长大,对花卉的生长过程和花鸟的各种结构比较熟悉,也喜欢研究,所以也形成了他对花鸟画和别人不一样的体会和心得。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曾用一段话精确描述苏百钧的家学及与花鸟画之渊源,“苏百钧令人景仰的绘画艺术成就,得之于他以守正且超然的自为之力,将人生机缘的或然化为必然。……父亲循循善诱的家学教育,让他听说读写、练手辨眼、动脑用心、身体力行,从小打下扎实、全面的艺文修养功夫。自立之后,他始终坚定自持,卓尔不群,虔敬正诚地循主流正途,默然苦修传统功课,对中国工笔花鸟艺术的经典厚积,研精究微,广采博取,坚忍不拔地缘遐迹文脉探寻艺道堂奥。长期以来,他远师宋元,近承岭南,始终不愠不躁地思考画理、锤炼笔墨、推敲章法、琢磨技巧,殚精竭虑,用功极勤,以至汲得大成自我的百家滋养。”
从广州调到中央美院后,苏百钧在陌生的环境里,所有的生活重新开始,原来的整个世俗的生活圈没了。苏百钧每天除了教书就是画画,有空就带着夫人去旅游、采风、写生,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十多年。这十几年他的作品风格的确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画变得越来越清雅、干净。画风的改变不仅是因为人文、地方、水土、景观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生活上的改变,南北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生活上的差异。苏百钧说这也应了当年他父亲苏卧农的教导——“离世俗远一分,画的品味和格调就高一分。”
苏百钧认为,创作其实是一个综合能力的问题,各方面的修养是创造力产生的前提。创作力的产生最重要的一点是来自真正的兴趣,如果你的兴趣点是经济利益,你可以选择去赚钱;如果兴趣点是名和利,你会花很多心思在上面。做任何事情只有像玩游戏一样付出真情实感,把所学全部为你所用,这样才会产生创造力。
“我走过的路是中国的一套传统教育之路,直到中学以后才开始接触素描。现在的早期美术教育几乎是全盘西化,与我当初所接受的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我的画里也大胆地吸收一些西方现代绘画抽象的东西,一种能打动人情绪的那种感觉,包括对一些色彩的处理。如果不吸收那种东西也不可能出现目前这种面貌。要去其糟粕,更多的是融入自己的感受,包括现代的一些绘画语言。”苏百钧在《画室随笔》中写道。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国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全国美展评审委员。
1951年生于广州。198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0年起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课程教学,作为重点人才引进调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为文学硕士、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花鸟教研室主任。
作品《凤凰花木图》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在金色大厅;《和谐家园》被山东省委收藏并悬挂在蓝色大厅;《溢远清香》被中宣部收藏;《和平颂》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会议室。
【黄立婷】
新闻推荐
老教授多年观察“奇花异草”,今年又在华南农大发现100多朵变异宫粉羊蹄甲 生态环境劣变,花朵变异频现
白掌花序出现畸形变异的马蹄莲仅4花瓣的百合有6花瓣的百合仅4花瓣的扶桑今年已81岁高龄的周肇基教授在自己的书桌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