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 纪检部门应介入“吐槽药酒有毒被抓”事件
□阅 尽
广州医生谭秦东吐槽“鸿毛药酒是毒药”被抓事件在舆论场持续发酵。此事的更多细节被曝光,涉事企业及产品的更多“不光彩往事”也被挖出,有更多人出面力挺涉事医生,更有舆论质疑事件的公理正义何在。昨日,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也发表声明,表示愿为谭秦东提供法律支持。
随着媒体对此事的不断梳理与刨根究底,事件的脉络愈来愈清晰呈现于公众面前。然而,随着更多“底片”的泄露,人们的面前又飞来更多的疑云和谜团。
人们发问,一款被查处广告违法2600多次的产品为何屹立不倒?其广告为何仍能在各地媒体狂轰滥炸,是谁在为这种行为撑腰?人们质疑,一篇点击量仅2200多次的科普文章,究竟有何能量“危害社会”,值得跨省抓捕?其背后是否暗藏“地方保护”或资本挟持公权之嫌?
更有专业人士对该药酒的资质合法性提出质疑。“鸿茅药酒”说是药品却总打着“保健品”的旗号,既是药品为何又无任何临床有效性的数据检验,它又是如何获得合法“出生证”?
众说纷纭之中,一个更高层面的问题也被更多人思考,那就是假如谭秦东的文章真造成厂家的经济损失,但这也只涉“名誉侵权纠纷”,是否该作为刑事案处理?若民事纠纷中一方报警就动用警力抓捕,岂不是未审先定罪?而“民事纠纷刑事化”又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这种教训之前还少吗?
显然,“医生发科普文被捕”至此已非一桩普通的个案,而成为一场如何正当使用公权力,以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的大讨论。
耐人寻味的是,凉城警方是以企业报警,说谭文造成两家医药公司退货,令厂家损失上百万元,而认定谭秦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有较真的媒体探究发现,其中一家公司并未退货,另一家虽退了一批货,但仍在卖鸿茅药酒。如此看来,即使按当地警方给出的抓捕谭的依据,其事实真相到底如何,都成为大可存疑的事。
据有讽刺意味的是,媒体曝光的鸿茅药酒的广告“虚假宣传、夸大功能”等涉嫌违法问题不仅事实清楚,且是屡查屡犯,屡禁不止。它曾上过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黑榜”,直到今年2月,还被陕西省在“食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中通报,要求停播其广告。显然,鸿茅药酒的声誉并不佳,商家在经营中避而不谈“药性”而大吹“保健功能”,若任凭这种涉嫌违法广告忽悠下去,不知还会给多少消费者带来危害。从这个意义上说,谭秦东发科普文章提醒人们,其实体现出了一名医师的职业道德。
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屡屡被政府部门查处的鸿茅药酒不仅毫发无损,而且继续行销全国,销量年年上台阶。而一位医生出于职业本能,在网上发篇科普文章,对该药品的虚假宣传、危害进行纠偏,居然被警方跨省抓捕,个中的蹊跷、悖逆常理,让人匪夷所思。
无论如何,面对公众和舆论的诸多质疑,作为更高层面的监管显然不能再沉默。如果此事按目前的逻辑继续演绎下去,不仅会给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公信力带来负面影响,还将侵蚀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建议纪检检察部门及早介入此案,查清事件真相,以回应公众质疑。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新闻推荐
{}网易房产数据中心监控阳光家缘数据显示,2018年1季度广州一手楼网签成交15023套,同比2017年1季度的29896套减少14873套,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