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拴缅怀刘书民先生: 他追求的就是山的脊梁和性情

新快报 2018-04-08 15:13

■刘书民

■刘书民 华中第一峰

又一次在央视《新闻联播》中看到刘书民先生绘制的丈二匹国画巨制《华中第一峰》,睹物思人,屈指算来,先生驾鹤西去快一年矣。时至清明,倍思先生,先生的点点滴滴也都在脑海闪过。

刘书民先生师出西安美院与广州美院,秉承近现代长安、岭南两大门派顶尖名家精髓和神韵,是出道较早且独树一帜的山水画艺术大家,不说别的,单凭40年前和20年前就分别为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紫光阁绘制国画巨制《大别山晨曦》《华中第一峰》,19年前应邀为天安门城楼绘制巨幅背景画《溪山春韵图》,出版的画册发行数万册,被全国文联、中国美协推荐、评为“中国百杰画家”这几点,就足以让人铭记了。难怪在先生逝世后,国家级画院——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给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发来唁电,结论性地称刘书民老先生为“南粤中国画坛代表人物……”称其作品“在南北融合、中西融合、古今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当代水墨新样式,体现出一种纯熟、大气的风范。其为人,谦逊低调;其从艺,勤求严谨。是一位为全国美术界所注目,有鲜明个人风格,独树一帜,德高望重的中国画家。”

林墉老先生称刘书民先生为“南粤画坛一佛”,他在文中对刘先生的国画艺术予以了极高的评价,他说:“粤地有这么条汉子,竟走出条路来,颇不容易。”这条“路”,可能就是邵大箴先生对书民先生 “胸中有丘壑,无私天地宽”的评价;可能就是邵老说的在“刘先生的画里,拙与灵,轻与重,虚与实、动与静有一种很完满的统一,善于将万水千山,化为那一团团氤氲之墨,于笔墨中,窥见宇宙瑰丽、博大、深邃的生机。自然的天机和生命的气息在他的笔下释放出一种精神空间的广度和深度,一种至大与至广的人文精神在画面回荡……”;可能就是邵老说的“刘先生(的画里)所呈现出的一种与自然交融,与宇宙对话的生命力和诗意的光环。”

记得有一次应邀参加李小可先生的画展,当与李先生谈到刘书民先生时,小可先生说“刘书民也应是李可染老的学生”,我曾“八卦”式地求证过书民先生,先生说,“我不是李可染先生的学生,但我仰慕李先生,拜访过李老”。此事,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刘书民先生的学养和在学界中的影响。

走进刘书民的水墨世界,只见厚重的墨团书写着层层大岳。酣畅淋漓的水墨,纵情泼写着黄土地、黑沃土;纵情泼写着莽莽昆仑、巍巍太行;纵情泼写着丛林崇山、峻岭宏岳;纵情泼写着云烟雾霭、激浪水流。在这里,既有北方山水《溪山图》、《远山春溪》和《山道弯弯清溪长》的壁立千仞,雄放阳刚;又有南方山水《江村烟雨》《青山点墨》和《南岭暮秋图》的柔美秀丽,渔舟唱晚;既有万山红遍、诗意盎然的《秋壑诗意》,又有雾霭云烟、疾风急雨的《云山夏雨图》。不难看出,在刘书民先生的艺术实践中,时时都在尝试着将南北异质文化进行碰撞,并在这碰撞中不断地将北方的厚重凝练奔放和南方的灵秀华滋典雅,共同融入他的水墨律动中,最终形成了刘书民特有的生辣豪纵、苍润兼容的山水风貌。

(胡红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新华文学》副主编,广东省观赏石协会会长)

新闻推荐

杨红缅怀杨之光: 先学做人,再事丹青 父亲留给我的精神财富终身受用

■杨之光■杨之光吉赛尔单人舞■杨之光画家石鲁像父亲离开我们近两年了。自去年杨之光艺术纪念碑在正果万安园落成以来,我...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