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陈小奇经典作品北京演唱会将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25日举办陈小奇作品研讨会 “涛声依旧”陈小奇
□李广平
陈小奇是中国歌坛独具创作风格的优秀词曲作家,他为2000多首歌作词,为数百首歌作曲,为中国原创歌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在理论上确立了以公民意识为文化价值观,以开放自由、民主多元的格局为流行音乐发展理念的创作观,这使他成为中国歌坛南派创作的领军人物。特别是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确立,并拥有自我理论指导和创作实践的“中国风”歌曲,为他赢得了无数歌迷的欣赏口碑和各种奖项。
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1985年前后,刚刚步入流行歌坛的中国唱片广州公司的戏曲编辑陈小奇就开始介入中国最初的流行歌曲创作实践,他很早就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走一条中国风的创作之路。所谓“中国风”歌曲的创作理念,大致是指内涵用中国文化做底蕴、采取中国文化意象描摹世俗人情历史变迁,歌词采用深具中国古典文化背景的语句,并用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唱法及编曲技巧,达到中国背景与现代世界的音乐节奏的完美结合,成为把含蓄空灵、写实写意、古典与现代、时间与空间融合在一起的文化歌曲。这种中国风格的熔文化与商业一炉的流行歌曲以1992年前后《涛声依旧》的成功风靡大陆为高潮,之前及以后陈小奇创作的系列歌曲和歌词都持续成为一种流行的热潮。他的创作特点就是:中国风的内核,现代诗的技法。
A
如何避免食古不化?
陈小奇的歌词创作,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题材选取角度:避开情歌的创作思路,从人与历史的反思出发,创作一系列“现代乡土歌曲”。这是最早的他和作曲家兰斋(马小南)以及李海鹰合作时期的作品:《敦煌梦》《湘灵》《灞桥柳》《梦江南》《七夕》《断桥》《忆江南》,等等,在这一类歌曲中,陈小奇的本意并非描摹具象的历史场景和故事人物,而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反思历史,批判历史。如《敦煌梦》,是对中国古老文明的带有强烈忧患意识的观照,尽管“千年的飞翔也迷茫”,但请别忘记“千年的古钟夜夜敲响”“我魂绕阳关轻轻唱”,既是审美的关照,也是人文的关怀。让流行音乐拥有人文关怀的灵魂之内核,是这一系列歌曲的最大创新亮点。《湘灵》则把笔触深入到了中国文化的源头——屈原的《离骚》和楚辞的篇章中,借“湘灵”这一古老的中国文化意象,作了一种现代化的梳理:在流连、迷恋、沉醉和痴狂中,作者希望唤醒这些古老的爱和美,成为我们现代人心灵新的养料和文化进步的内在动力。
陈小奇的古典诗词修养极高,这也许是他在工厂劳作时,不忘和工友比赛背诵古诗词的美好结果,当然也和中山大学中文系严格的古典文学训练息息相关。其实,陈小奇最早的创作还并非直接从古典诗词中吸取具体的诗词歌赋,而是主要从立意上,从意境、韵味、画面来结构自己的歌词,并填写进作曲家的旋律中。如《梦江南》,你很难说具体来源于哪首诗词,但是“只愿能化作唐宋诗篇,长眠在你的身边”,这个立意就非常美丽而奇特,这是一种渴望自我与江南融为一体的美妙而真切的表达。《七夕》来自“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断桥》来自民间传说与故事。包括《三个和尚》《一百零八条好汉》《桃花源》《圆明园》,都是在立意上精心选取角度,然后切入内核,在创作中完美表达自己的新内涵和新感觉,文字优雅而含蓄,隐忍而不铺张,甚至幽默写意而清新流畅。
直接从古典诗词中生发引用而来的创作,也是陈小奇“中国风”歌曲创作中占有一定比例的作品:《涛声依旧》来自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大浪淘沙》来自李白《早发白帝城》,《朝云暮雨》来自宋玉《高唐赋》,《烟花三月》来自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云深处》来自杜牧《山行》,《巴山夜雨》来自李商隐名作《夜雨寄北》。与其他“古风”歌曲创作者最大的不同是:陈小奇虽化用原诗词的个别语词,但整体的意境、起承转合、遣词造句已经和原诗词有极大的不同,形成了陈氏独特的韵味与意指。从语言学的意义上说,能指(古典诗词)而所指(当代情感)转向,几乎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中国风”歌曲的创作,如何避免食古不化?如何超越原来诗词的美丽意境和中国画风?如何转换视角与新生语词等等这些问题,陈小奇都有自己深刻的感悟和思考,并且用创作实践来回答这些问题。与方文山、黄霑等优秀词人的“中国风”创作最大的不同,是陈小奇后期大量词曲结合的自我创作,他更加注重简洁直白与含蓄空灵的结合、更加注重画面感的营造而不是故事的宣泄、更加多地使用现代语词的转换机制而尽量用点缀式的写法,语言磨练得更加炉火纯青,更加敏锐探索,更加精致凝练。
B
现代手法
表达现代意识
如果仅仅是会从古典诗词的意境与韵律中寻找自己的灵感并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还不算是一个优秀的词人。陈小奇的现代诗歌创作手法和随之而来的现代意识的表达,才是他取得成功的真正法宝。
歌词与诗不同的地方,是选取的意象必须是对生命与世界的概括性的选取,选取是否得当,将决定这首歌曲是否成功。陈小奇因为写现代抒情诗的训练,使他的艺术触觉异常敏锐,往往能在纷纭芜杂的意象中直取最重要最美的部分,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意象表达。比如《高原红》这首歌曲,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高原红”作为一种生命的体征,作者通过这个意象去展示生命的轨迹和人生的画卷,写出了初恋的真挚与“雪崩”激情,写出高原人的刚毅与温柔、坚强与热烈的爱情故事,“高原红/美丽的高原红/煮了又煮的酥油茶/还是当年那样浓;高原红/梦里的高原红/酿了又酿的青稞酒/让我醉在不眠中”。藏歌的元素,都有了,但是都集中在“高原红”这个主意象下面,充满一种圣洁的美,高贵的美,怎么不让人心醉神迷?在为彝族的“山鹰组合”创作《七月火把节》这首歌词的时候,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体验过火把节的盛大美景,但是陈小奇非常准确地抓取了“七月”和“火把节”这两个意象,把它们有机联合起来,用“火”把“双眼”、“心灵”、“青春”、“梦想”都点燃;再加上“骏马”“姑娘”“鼓乐”“美酒”,这些意象语词在作者手里柔软起来,折叠起来,组成了美妙的节奏和音韵,烘托出一种热烈火爆、温暖激情的场面,加上旋律的律动感,想不舞动起来都不可能啊。
充分运用现代诗的通感手法和拟人化手法结合,让歌词活起来,形成了陈小奇歌词独特的语感。通感修辞又叫“移觉”,就是用个性化的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化成全新的全方位的新体验新感觉,这也是陈氏歌词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许多歌词作品中随处可见。如《秋千》:“树上有个童话在摇啊摇/树上有段记忆在飘啊飘/树上有个秋千在睡午觉/树上有个知了在叫啊叫”等句子;这里面的“童话”在“摇”、“记忆”在“飘”、“往事”在“飘渺”、“阳光”在“蹦蹦跳跳”,都是用通感的艺术手法把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幅儿童夏日秋千图。这是极富童趣而又天真浪漫的写法,名词的动词化凸显儿童的跳跃无界心态,凸显出心灵的自由高远,想象力的无远弗届的动人美感,加上旋律的动感律动,一首好歌就此诞生。
词曲结合的高超填词手法。陈小奇的歌词作品,绝大部分是填词作品,因此,在与作曲家合作或者他自己作曲的过程中,他都非常注重词曲的音韵和歌词的接合度,力求词曲的完美结合。诗书画合一的意境与画面营造。作为一个有深厚中国古典艺术修养的学者型创作人,陈小奇的作品在诗书画意的融合艺术方面,卓有成效。因为酷爱书法绘画艺术和围棋艺术,陈小奇的歌词将画面的美感营造、歌曲的A段与B段的叙述与高潮、色彩与韵律、留白与点染、泼墨与明暗、点线面与大写意等等手法,都运用到歌词创作中,让人眼界大开。
流行音乐的精神特质,永远是自由开放的、包容跨界的、博古通今的,这在陈小奇的音乐创作特别是歌词创作中随处可见,也是他创作上一直秉承的艺术精神。陈小奇歌词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神奇化用,对平民文化自由精神的呼唤、对现代诗歌的探索手法在流行音乐中的大量使用、对媒体批评的敏锐感受、对商业文明的挑战与引领,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制图/湛晓茸
新闻推荐
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广州市牛路水库建设工程已由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穗发改[2016]963号文批准建设。项目已具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