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千年羊城 领略古韵之美 “老玩童旅行团”第六站将带您体验不一样的广州
▲沉淀了历史沧桑的岭南老屋。
▲荔枝湾涌游人如织。
▲广州老西关一带也有水乡印记。
▲西关大屋布局为“小天井大进深”的平面形式。本组图片 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岭南三分文化,广府为其一。相比之下,客家文化的研究已经远远走在了前面,而广府文化的悠久,现代人却略知一二。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非有“羊城”、“花城”之称的广州莫属了。由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惠州市惠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惠州新景界惠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合力打造的“老玩童旅行团”开启了第六站的旅程———广州。不过,这不是我们看惯了的珠江沿岸,不是现代化建筑,不是孩子玩遍了的游乐园,而是地地道道的广州。
岭南也有水乡印记
荔枝湾涌是广州著名的景区。“广四十里,柔五十里”说的就是这个素有“小秦淮”之称的地方。
相传在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来广州向赵佗劝降。当时陆贾在今天的西村驻地,且开始经营这一名胜。其后经过千百年来人工与天工的巧妙结合,成为广州著名的游乐地。在唐代,这里建有著名的园林名胜“荔园”,南汉时,又建有皇家园林“昌华苑”,每当荔熟之时,皇帝与妃子及臣子在这里赏荔游乐,称“红方宴”。这里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荔湾渔唱”。清嘉道年间,岭南一代名园“海山仙馆”,宛如人间仙境镶嵌其间,“夏日,泊画船绿荫下,枝叶荫覆”。每当“荔枝红熟,游人乘画舫泛舟溪中,歌吹相鉴”。这一情景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虽然后来由于人为与自然的种种因素,发生了许多变化,但荔枝湾在历史的风雨中跋涉了千百年却依然存在,在荔湾湖公园内保留着一段长约400米的古道。两岸古树嵯峨,浓荫掩映,一派岭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风情,弥足珍贵。其中,龙津桥与文塔相呼应,“一桥一塔”符合中国传统习惯,为荔枝湾重要景观。隐隐约约,河涌那边传来了戏曲之声,粤剧折子戏剧表演开始了。
西关大屋记录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
西关,是老广州人对西门口一代的称谓,从明清时期开始便是广州的商贸中心,因此聚集了许多名门望族、官僚巨贾,而“西关小姐”也出自这里,算是当时“白富美”,这些豪门富商腰缠万贯,在西关一带兴建了大批当时的豪宅,这便是现在俗称的“西关大屋”。
当你了解过西关大屋,便不禁被先人的智慧所折服。由于岭南气候炎热,风雨常至,多为 “小天井大进深”的平面形式。其门廊装修,设矮脚吊扇门(又叫角门)、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木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栏栅,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硬木)构成,横向开合故称趟栊。角门和趟栊有通风和安保的功能,是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厅与厅之间以小天井隔开,天井上加小屋盖,依靠高侧窗采光通风。中轴线两旁的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大体上左右对称布置。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小庭院,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风、采光、排水、晾晒、栽花等多种功能。
广府风格的古民居通常是一个家庭几人至数十人居住,这跟粤东的客家建筑、潮汕建筑有很大的区别。广州西关大屋算是老广州的一张名片,大多散布在荔湾湖公园附近,那里有荔湾博物馆、西关民俗馆等。木趟栊、满洲窗、硬木大门……旧了残了,却记录着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
报名热线:0752-2589555。
老玩童可了解到广州文化、建筑、饮食
广府文化指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广信(今广西梧州市和广东封开县之间)作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前后广府文化历经300多年,被誉为“岭南古都”,是岭南文化和粤语最早发祥地和兴盛地之一。
广府文化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给人以多层次、立体的和丰富的感受,使广府文化在广东各民系文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比如,广东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粤剧。粤剧是由多种外来戏曲声腔和本地土戏、民间说唱艺术不断融合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以后又在伴奏乐器上大胆采用了一些西洋乐器,大大增强了烘托唱腔和戏剧动作的效果;而广州的饮食文化享誉海内外,粤菜是我国的四大菜系之一,其特点是善于在模仿中创新,用料广博,配料精巧,做工考究,五味俱全,浓淡适宜。
此次“老玩童旅行团”第六站在方便老玩童们了解广州文化、建筑、饮食方面皆有行程安排。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陈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剑辉通讯员陈璐)昨日下午,副市长余金富会见了来惠考察的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戴德明一行。座谈中,余金富详细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