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博物馆心尖上的文化味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5个世界博物馆日。学历史、长见识、开眼界,博物馆的吸引力可不止这些。当文物与美食撞了个满怀,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
“不懂点儿历史都不好意思吃!”“想吃!但又舍不得,像艺术品一样精美”……网友给出了答案。近期,不少网友晒出的国博雪糕、咖啡等文创美食引发关注,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
文物也能“跨界”,饼干、雪糕、小蛋糕里都透着文艺范儿。从苏州博物馆的莲花碗抹茶曲奇,到广东省博物馆的“粤光宝盒”蛋糕;从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面具饼干”,到国博刷屏网络的“月壤蛋糕”“巧克力味说唱俑”……近年来,历史文物摇身一变成文创美食,成为博物馆的新亮点。“文物”的味道新鲜,舌尖上的历史好评如潮,文创美食让博物馆藏品“活”了、“火”了,展现出文博文化的挖掘空间和创新潜力。
文博跟现代生活携手,文创美食里烟火气满满。从过去书签、明信片、笔记本的博物馆老三样,到如今舌尖打卡成为博物馆新时尚,博物馆以更接地气的姿态融入生活。同时,线上推送美食时配以相关的文物小故事,线下点单时有更详细的历史介绍,推陈出新的文化普及方式,更适应现代生活习惯和年轻人的需求,架起“Z世代”与历史对话的桥梁。
越来越多的文博创意、情怀和中华文化的魅力击中了年轻人的兴趣点,激发起年轻人对历史的向往,让他们更有兴趣去探究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唤醒共同的历史记忆。
据悉,我国博物馆体系布局不断优化,“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2天新增1家博物馆。截至2020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5788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达1224家,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这一主题不仅聚焦于博物馆在理念机制、运营发展等方面的思考,也关乎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如何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挑战下,寻找新定位,探索新模式,作出新贡献。
如何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打破传统与新潮的边界、表达更深刻的内涵,需要文博行业花更多心思。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博物馆才能进入更多人的生活,才能继续“火”下去。
新闻推荐
新增本土病例 不用慌 广东疾控送上4个健康锦囊 帮助市民从容应对
5月21日0时-24时,广东全省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广州报告;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深圳报告。自2021年5月22日起,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