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三来一补”促进乡镇工业大发展 “珠江模式”成就珠三角经济奇迹

羊城晚报 2021-03-25 04:33

中国最早一批“三来一补”企业之一的东莞太平手袋厂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与羊城晚报联合出品

总策划:杨建伟林海利总统筹:易立孙璇执行统筹:谢涛林洁

羊城晚报记者丰西西通讯员张丽红

作为中国最具开放性和活力的地域及经济区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一直备受瞩目。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广东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开始进入经济腾飞轨道,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最经典的范本之一。珠江三角洲的崛起,无疑是其中最精彩的内容之一。

在大力发展“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充贸易”的简称)中形成,带动珠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发展的独特发展模式,被中国泰斗级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誉为“珠江模式”。本期《初心粤迹——中共广东百年史话》为您讲述“珠江模式”的故事。

“三来一补”在珠三角兴起

上世纪70年代末,广东充分利用毗邻港澳、华侨众多优势,大胆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进行经济建设,以吸引港澳中小厂商到珠江三角洲发展“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为突破口,带动广东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兴起。

1978年,国务院颁发《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中共东莞县委开始大力发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是年9月,太平手袋厂正式开工。该厂由香港信孚手袋有限公司与东莞二轻工业局合办,港方从香港进口设备及原材料并负责产品外销,东莞二轻局提供厂房和劳动力。太平手袋厂的成功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很多港商到太平手袋厂参观以后纷纷决定在虎门镇投资建厂。不久,太平手袋厂附近建起五金厂、拉链厂、印花厂等不少与手袋厂配套的“三来一补”企业。差不多同时,顺德、珠海、深圳等地均产生类似的企业。“三来一补”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出现。

在改革开放起步阶段,发展“三来一补”业务是广东利用外资的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方式,发展最快,普及面也最广。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至1988年间,曾有超过一万家“三来一补”企业遍布南粤大地,从业人员达百万,形成星罗棋布的对外加工网,带动起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

独具特色的广东“四小虎”

随着“三来一补”的企业在珠三角遍地开花,珠江三角洲各地经济社会得以加快发展。而广东“四小虎”的出现,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改革开放初期,东莞、顺德、南海、中山4市在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指标年均增长率都分别达到或超过20%。到1990年代初,这4个地方的工农业生产总值都超过了100亿元,比改革开放以前翻了三到四番,这样的发展速度,不仅高于当时全省乃至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超过了亚洲“四小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时期的速度,被经济学界誉为广东“四小虎”。

在外向型经济的主导下,广东“四小虎”分别走出了既有共性,又异彩纷呈的道路。作为“三来一补”桥头堡,东莞与香港之间因为地缘便利条件建立起了紧密的“前店后厂”的关系;顺德实施以集体经济、镇办企业和骨干企业为主的“三个为主”方针;南海实施五个轮子(县、镇、村、联户、个体)一齐转,三大产业齐发展的战略;中山更是凭借其在地方国营经济方面的强大实力,通过大力发展股份制和集体经济,实现全市经济稳步均衡发展。

珠三角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快引起国内经济学界关注。然而,最早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角度来总结珠三角发展模式的人,却是我国社会学界的泰斗级学者——费孝通先生。上世纪80年代前期,经过对温州、苏南、珠三角等几个中国乡镇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进行比较研究、实地论证后,费孝通首次在学术界提出“珠江模式”的概念并对其内容、特点和形式作了系统阐述。

可以说,“珠江模式”的成功,让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一颗耀眼的明珠。198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正式提出将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一起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以后,中央赋予广东追赶亚洲“四小龙”的历史使命。广东省委主动作为,将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范围内的小“三角”扩大为地理概念上的大“三角”,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概念。当时,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范围包括了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佛山7市以及惠州市的惠城、惠阳、惠东、博罗4县(区)和肇庆市的端州、鼎湖、高要、四会4县(区)。

随着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开,珠江三角洲地区在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中期的10余年间完成由初级工业化阶段到中级工业化阶段的跨越,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奇迹”,一举奠定其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的坚实基础。

[资料来源: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广东改革开放发展史》(1978-2018)]

新闻推荐

1600粒“探月种子”在粤播种有望4个月后收割,6月底进行第二个世代的播种

“探月”归来的水稻种子完成春播文/羊城晚报记者陈亮通讯员陈芃辰费思迎图/羊城晚报记者梁喻26日,一批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