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跨越万里 带爱远行 中国(广东)第10批援加纳医疗队的“援加故事”

南方日报 2021-03-24 09:45

中国(广东)第10批援加纳医疗队。受访者供图

3月10日,距离中国(广东)第10批援加纳医疗队抵达非洲,已经过去了两个月零4天。这一周,是援非医疗队全体队员拿到加纳卫生部审核通过的执业医师证书后,开始临床工作的第一周。

2021年1月6日晚,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1名医疗队员,作为中国(广东)第10批援加纳医疗队,飞往加纳,正式开启为期1年的驻非医疗工作,带队的是汕大医附一院麻醉科副主任庄少惠。援非医疗不是简单的慈善活动,医疗援助不仅可以帮助当地缓解窘迫的医疗卫生困境,也是与非洲人民深入沟通交流的方式。“要让更多非洲人民了解中国、了解广东、了解汕头,从而搭建中非友谊桥梁,更好地促进民间交往。”庄少惠说。

在这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们在当地遭遇严峻的第二波疫情,尽全力筑起一道坚强的医疗防线;他们发挥各自专业的优势,为加纳人民和当地华人缓解病痛;他们听到偶遇的加纳小朋友用汉语轻声说出“你好”,在和加纳当地麻醉护士的共事中感受到非洲女孩热情、开放、接纳的性格……援非的意义不言而喻。南方日报记者走近其中3名援加医疗队成员,倾听他们讲述“援加故事”。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王涵琦通讯员杜舒哲

讲述人1

援加纳医疗队队长、麻醉科副主任庄少惠:

愿做鲜花,带去芬芳

非洲之行并不容易,除适应时差和饮食外,还要时刻做好严格的疫情防护。而在抵达加纳后不久,当地就暴发了第二波严峻的疫情。面对当地不断攀升的新冠肺炎患者数量,庄少惠带领队员成立了一支5人的抗疫小组,毅然为生命而战。

5个人,组成了一道坚强的医疗防线。庄少惠负责第一关,结合所有求助病人的基本情况和居住地点进行梳理,再分配给其他几名医生,由他们通过电话、微信,了解病情,阅读影像资料,最后一名医生建立病例档案。抗疫小组将患者按轻重症分类,给每名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坚持做到“一人一策”,再决定去向,或居家、或收治、或住院。同时,每天重点查房重症病人,会诊讨论重症或合并复杂基础病病例,迅速做出相应医嘱。

“当地抗疫的难点不仅在于医疗条件的恶劣,更在于很多病人忌医讳药,求助无门的情况下常常乱医乱治,更加重了我们后期治疗的难度。”庄少惠无奈地表示。于是,他们除了每日的诊疗,还要不断地进行宣传,以各种形式将科学知识告诉当地居民。

慢慢地,庄少惠带领的抗疫小组逐渐掌握了加纳的医疗背景和诊疗特点,能做出有当地特色的治疗方案,患者不再辗转多地。随着越来越多的转阴病例出现,当地病患治愈的信心增加,对医疗队更加信任,也更愿意配合治疗。

而对于庄少惠来说,她为队员思虑的要更多更全面。2月27日,庄少惠组织全体队员温习心肺复苏技术和AED使用操作。尽管这套操作在国内每年都会进行培训,但庄少惠认为要确保精准无误,让队员能在疫情期间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有效地实施CPR心肺复苏术。

庄少惠在她的援加日记中写道:“喀麦隆作家协会主席巴斯卡尔·贝科洛写过一首诗,诗里有这么几句话"真的,中国就像一朵鲜花,散发着人类的芬芳,芬芳中飘逸着爱,那是对地球上和平的热爱",我们也愿意做这样的鲜花,带爱远行,带爱工作。这爱是祖国和人民的厚爱,是同事间的关爱,是家人深深的疼爱,将在这片非洲的热土上播散芬芳。”

讲述人2

援加纳医疗队队员、心血管内科医生郑锦滨: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3月2日上午6时,医疗队队员郑锦滨的手机一震动,他就醒了,“来信息了!该是那个"话痨"华人女孩的核酸检测结果转阴,报喜来了吧!”

从2月14日年初三确诊开始,这名女孩就因独在异乡染病而愈感不安。无人可以排解情绪,她一有症状就第一时间发信息咨询医务人员。咽喉不适、睡不着、打扫卫生后肌肉酸痛、咳嗽、咳痰……郑锦滨作为医务人员,深知她的恐慌,事无巨细一一解答。

“当听懂医生的解释后,我能从她的语音中听出释疑后的欣喜和宽心,”郑锦滨笑着说,“"话痨"还需"话疗"医,我也从这种有效的"话疗"中获得了欣慰。”郑锦滨解释,很多患者本身病情不重,但对疾病的无知、身处异域他乡的无助,会加剧他们焦虑、担忧、害怕的情绪,从而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

在国内感染病房面对染疫患者时,郑锦滨就有过经验。因此,他像之前在感染科支援时一样耐心倾听,讲个小笑话来解答问题,疏导患者情绪。这种陪聊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郑医生,我怎么还是阳性呢?”看到这一消息,郑锦滨心里一惊,再定睛一看,原来女孩只看了翻译软件的第一句,关键的“Negative(阴性)”被翻译成了“内加特夫”。虚惊一场,女孩开心得连连道谢。

“我忽然想,这才真正诠释了长眠在纽约东北部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那句墓志铭——"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郑锦滨说。

讲述人3

援加纳医疗队队员、厨师李桢:

把每件小事都做到最好

医疗队内有一名特殊的队员,高大壮实的年轻小伙李桢是随队的厨师,而在当厨师前,他是一名退役军人。

部队的培养给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他看到医院招援非厨师时便立即应聘,一句“和医生出门,我不怕!”获得点赞。问及如何看待援外工作,他说:“光荣。”不管是服役,还是援外,李桢觉得只要是国家的任务,就是一件光荣的事。

新冠肺炎疫情期,在加纳物资采买成了首要难题。不仅外出不易,且当地物价飞涨,很多食材都采买不到。加纳地属西非,食材匮乏、品种稀少,蔬菜、肉类、鱼种均和国内有着天壤之别,哪怕同样是鸡蛋,口味也完全不同,李桢总是尽量照顾医疗队的口味。食材到位后还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医生手把手教没有医学知识的李桢穿脱防护服、戴口罩、进行物品消毒,严格把好食品安全关。

除此之外,李桢还身兼安全管理员一职。由于疫情原因,驻地实行封闭式管理,不允许外人进出,出于安全考虑,队员出入也有严格规定。每天,李桢都管控着大门,负责全楼的消防安全、出入管理和维修问题,保障全体队员的安全。“虽然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但他总把每件小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平凡的卫士。”庄少惠说。

几天前,李桢偷偷给队长庄少惠递了一份手写的入党申请书。在随队过程中他看到医疗队员奋战一线,深受触动。“队长,您能培养我吗?”他对庄少惠说:“看到你们这样拼命救人,不顾自身安危,投入这么危险的工作,能向你们学习,是我最光荣的事。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党员!”

新闻推荐

全国最低! 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费用下调至约60元

南方日报讯(记者/黄锦辉通讯员/粤医保)广东再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费用!3月1日起,广东公立医疗机构新冠病毒单样核酸检测服务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