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大代表、省实校长全汉炎:明年本部招生翻番,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未来广东基础教育发展应立“五观”破“五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人才观、育人观、学生观和发展观。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广东省两会报道组 郑玮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将于1月24-26日在广州召开。
作为重点民生问题,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向来是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近年随着城市人口不断激增,升学竞争愈发激烈,教育焦虑似乎已成为每位家长心头通病。“十四五”时期,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广东应如何厚植教育沃土,筑牢民生之本?
针对义务教育扩招,普通高中升学率,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等民生热议话题,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广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广东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校长、党委书记全汉炎。这位广东传统老牌名校“掌门人”分享了许多来自教育一线的见闻和体会,为“十四五”时期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思考。
省实明年本部招生翻番
南方财经:广东“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办好办强公办义务教育,加大学位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省级重点中学,目前省实办学情况如何?未来是否有扩招计划?
全汉炎:省实将来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在省市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去年我们与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签约,在东平片区建设一所涵盖初、高中教育的完全中学,由省实本部直属管理,不是分校。校园占地面积达247亩,初中预计招收36个班,高中54个班,每个班招收约50名学生,与当前省实本部规模相当。目前项目已经落地,年内可以开工,预计2022年3月建成,2022年9月开学,届时省实本部整体招生量将增加近一倍。
新校区的开办对师资力量带来很大挑战,所以今年省实也相应加大人才招聘力度,为明年新校区运营作储备。今年一共新招聘26名教师,主要来自北大、清华和北师大三所院校。其中包括10位北大博士,7位北大和清华硕士,以及从北师大引进的9名优秀硕士。
其实省实从去年就开始大规模引进高端教学人才,学生反响都非常好,个别年轻教师也已经在一些重量级教学研讨活动中崭露头角。从学生反馈来看,知名高校博士不仅能依托自身深厚的学科知识在学业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还能成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榜样,成为学生的偶像,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很多方面带来正向影响,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是最重要的。
目前省实也在全国引进一些优秀教师,让有经验的教师把年轻教师队伍带起来。发展是硬道理,人才是生产力,把人才引进来,才能奠定省实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南方财经:素质教育一直是省实的“金字招牌”,在升学方面省实也常年名列前茅。在实践过程中省实如何实现素质教育与升学应试的平衡发展?两者是否存在矛盾之处?
全汉炎:首先是要打破传统观念,招收多种类型的学生,不要因为担心影响升学率就将学生拒之门外。省实高中本部一年招收约90个特长生,体育和艺术类各约45个,没有其他学校有这样的招生规模。经评估,特长生招生的确可能会影响省实约4%的高优率,但这些孩子通过自己的特长可以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2020年省实就有3位体育特长生被北京大学录取,其中一位单凭文化课成绩即考上北大。
其次,省实一直致力于创造包容发展的校园生态,为各类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强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发展的平台和途径。目前省实已开办数十个学生社团,为在舞蹈、歌唱、发明创造等方面有专长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同时也开设南山班为部分学生提供奥赛成才途径。
再者,教育还是要有定力,要坚持。经过长期积累,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艺术素养得到提升,开展特色教育和升学备考之间就不存在很大矛盾。现在省实举办艺术节和运动会等活动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一是老师具备丰富的活动组织经验,二是学生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提升个人素质与能力,不需要再花大量时间排练。
长远来看,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条条大路通罗马。
南方财经:2020年广东省教育厅发文表示要按照普职大体相当落实全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也就是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大致在5:5,许多家长对此非常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全汉炎:其实目前也有很多国家在推行基础教育分流,将高中阶段学习划分为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两种模式,而在这种教育分流中走向职业路径的学生是很多的。
比如芬兰政府即通过颁布系列教育法规,让职业院校学生与普通院校学生平等享有升入高等教育机构继续深造的机会。升学后,普职两种教育模式也可以进行交互,很多专业可以互相交错,从而打通普高、职高与大学、高职之间的横向和垂直流动通道。我们可以做一些借鉴。
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下,可能现阶段家长还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读不了书”。可能有的孩子学习能力不太强,但动手能力很强,但家长就觉得一定要考大学,这与中国传统观念有关,包括“学而优则仕”“重学术轻技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传统观念,都在对中国家长教育观产生影响。但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是有差异的人,每个孩子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一定是有差异的,这方面我们做得确实还不够。
目前解决思路有几种,一是增加学位供给,提供更多优质学位。今年我们发现国家在大幅度增加基础教育建设投入,形成了一股办校热。2020年广州不少重点高中都公布了扩建新校区的计划,整体来看招生量能增加近一倍。
二是推动集团化办学,通过集团化实现强校带弱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老百姓不要太焦虑,不是一定要上某一间重点中学,教育集团内部所有学校的教学质量都可以得到保证。目前政府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的确是实实在在做了很多工作。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立“五观”破“五唯”
南方财经:去年两会你关注的“公”“民”同等问题目前取得了哪些新进展?现阶段广东公、民办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
全汉炎:去年两会我关注的是“公”“民”同等和义务教育摇号问题。从去年情况看,摇号工作总体还是相对平稳。随着摇号入学方案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以及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普及推广,教育的优质均衡公平发展得到保证,人民群众会逐渐接受这种入学方式。
但目前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予以监管整治。比如有些学校仍存在“买”生源的情况,用金钱来引导学生。这种行为是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背道而驰的,回答不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根本性问题。在培养学生时以功利为出发点、立足点,这本身就是错的。
未来广东基础教育发展应立“五观”破“五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人才观、育人观、学生观和发展观。
一是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应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不应给学校下升学指标,把升学数据当作考核学校的一项“教育GDP”。
二是社会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选人用人方面不能“唯文凭”“唯学历”。在这方面,媒体其实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媒体不应贩卖焦虑、炒作焦虑甚至制造焦虑博眼球,应做好社会舆论导向,正确引导舆论。
三是学校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要有教育的坚守和定力,培养出来的学生首先是拥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有家国情怀,自觉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优秀公民。
四是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发展中的人,是有差异的人,教师要做到有教无类,同时也要因材施教。
五是家庭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家长应正确理解教育,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我一直强调“没有分数就没有今天,只有分数就没有明天”,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静待花开。
南方财经:广东“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二〇三五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建成教育强省。你认为,“十四五”时期广东基础教育应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汉炎:“十四五”时期广东教育发展有三个方面内容值得重点关注,第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第二是广东“十四五”规划建议里提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和要求,第三是广东省教育厅最近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
此外,我想“十四五”时期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还应当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实抓好落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问题。培养有价值情怀的创新人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立足点,学校培养的创新人才一定要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第二要促进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未来的校园一定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是和谐的,是发展的空间,不是竞争的擂台。
第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学队伍。实现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时代发展相协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发展。
第四要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学习形式、学习空间都会发生很大改变,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突破校园边界,实现教育开放共享,从而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
第五点需要注意的是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个方案是指挥棒,把这个方案落实好,对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闻推荐
曾晓芸在“4点半小课堂”授课朱慧伶与孩子们参加集体绘画主题活动文/羊城晚报记者陈亮实习生夏菲娅通讯员苏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