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为何要检查血常规 指导专家
徐嘉辉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主治中医师
医生,能不能不抽血,我家孩子身体弱,每次发热都抽血,受不了的。诊室里,一名孩子因为发热来就诊,可是一听到抽血,小朋友直往妈妈怀里躲,妈妈紧紧搂着。
专家认为,血常规检测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之一,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和白细胞五分类。对于上呼吸道疾病患者,血常规检查能够辅助医生诊断,有利于临床用药。
那么,当宝宝化验血常规时,报告单上的项目,我们如何辨别呢?
检查血常规判断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主治中医师徐嘉辉表示,血常规检查,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在儿童发热或者其他感染的时候,血常规最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到底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从而可以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治疗上用药是不一样的。
对于发热患者,《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指出,一般情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发热12小时之后行血常规检查,对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12小时以内检查。但是,作为有创性检查,其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症状、体征、既往病史与现场评估来考虑。
血细胞家族中,
三个非常重要的成员
徐嘉辉指出,血常规检查的结果较为复杂。对于呼吸系统症状患者,医生主要关注的指标是血细胞家族中的3个重要成员,分别是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白细胞:经验性而言,白细胞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下降者,宜考虑为细菌感染可能,若C反应蛋白升高或降钙素原升高则予高度怀疑,临床用药应考虑使用抗细菌感染药物。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升高者,宜考虑为非细菌感染(如病毒、支原体等)可能。只有严重细菌感染(白细胞至少超过15),中性粒细胞超过80%,才需考虑使用抗生素。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要根据孩子的病史、表现,再结合化验结果决定。
红细胞:对于贫血患者,主要关注的是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由于红细胞是身体的“运输官”,负责将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给机体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在血常规报告中,可以通过血红蛋白(HGB)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贫血。WHO贫血标准:大于1个月,HB<90g/L;大于4个月,HB<100g/L;6个月—6岁,HB<110g/L;6~14岁,HB<120g/L。家长平时可以多观察孩子,贫血的宝宝脸色、指甲和口唇会发白,以此初判孩子有没有贫血的征兆。
血小板:血小板是伤口止血的“修复师”。当孩子磕碰、外伤导致血管破损时,血小板就会迅速在破损部位黏附、聚集帮助血管填补缺口。通俗来说,血小板减少与凝血功能疾病、脾功能亢进、药物过敏、严重感染等相关。而血小板升高则与某些感染、外伤有关。孩子感冒或生病,身体发生急慢性炎症时,都有可能出现血小板增多。
家长切莫讳疾忌医
徐嘉辉建议,小儿常见病都是自限性疾病,比如感冒、急性呼吸道疾病、手足口病(普通型)、疱疹性咽峡炎等。家长平日里多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大多数孩子在生病两三天后,靠机体调节就能够控制疾病,逐渐痊愈,不一定非要去医院走血常规化验流程。
但是,如果孩子生病症状较重,持续发热超过2~3天,或者孩子还未满3个月,家长对自行辨证、调理没信心,建议去医院查个血常规。实际上,医生看病会更复杂,血常规只是一个辅助检查,还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去判断。所以,不管是感染、过敏还是贫血,切勿拿着血常规的单子擅自给宝宝用药,一切还得遵医嘱。
新闻推荐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指导专家赵泳谊记者张洵通讯员余子媛冬季正是各种柑橘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