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从盆景,到森林广东建行持续深化“劳动者港湾+”

南方都市报 2020-09-28 06:21

坐落在广州南方医院的“白衣天使港湾”,为医护工作者提供专属理财、房贷利率优惠、免费法律咨询等“港湾+”延伸服务。

一台饮水机,几张休息椅,一个随时都能连上的WIFI……这些看似简单的设备为劳动者打造了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主动提供一杯热茶,为等待学生放学的家长提供一张座椅,为抗疫医护人员家属寄送口罩……这些都是建行劳动者港湾服务平凡劳动者的一个个缩影。

自2018年8月全国首家劳动者港湾在广州惠福西路开放以来,短短两年时间,广东建行已正式挂牌了1114家劳动者港湾,实现了营业网点的全覆盖。其中线下服务人次已经达到730万人,“劳动者港湾”线上APP用户数已经高达80万余人。

“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没电能充电,饭凉能加热”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建行的实际行动,更是建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担当与情怀。

坚守初心

为平凡人解决平凡的问题

广州的9月,雷暴天气不断,暴雨说来就来。一场大雨过后,天空还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刚扫完附近两条街道的环卫工人刘阿姨,从容的走进了位于北京路附近的建行广州惠福西路支行。

在进入银行大堂测量体温后,刘阿姨径直走进了左手边的“劳动者港湾”区域。她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放在茶几上,去洗手间洗了洗手,从柜子里拿出纸杯接了杯水,然后轻靠在沙发上。她一边滑动着手机浏览新闻趣事,一边慢慢喝着水。

这是刘阿姨一天忙碌工作中难得的休息时间。在工作空闲之余走进建行的劳动者港湾,歇歇脚,喝口水,充个电,已经成为刘阿姨的习惯。

想当初,第一次听说建行设立了一个专门为环卫工人这类劳动者群体提供便民服务的“劳动者港湾”的时候,刘阿姨一度还很犹豫。虽然被称为“城市的美容师”,但每天和各种垃圾打交道,银行真的会欢迎我们进去喝水休息吗?

带着这个疑问,刘阿姨在银行门口徘徊良久,但惠福西路支行网点工作人员的一句“您辛苦了,进来喝口水吧”,让她暖上心头。从第一次的犹豫怀疑,到现在的习以为常,劳动者港湾带给刘阿姨这类环卫工人的不仅仅是一个喝水歇脚的便民场所,更是一种接受和尊重。

“在很多人眼里,环卫工人与垃圾为伍,就是低人一等,他们见到我们有时都会捂着鼻子绕着走,做这个(工作)不被人尊重,这其实让我们很难受”,同为环卫工人的张阿姨不无感慨地向笔者表示。

“暖心”和“尊重”是张阿姨和刘阿姨在采访中最常提到的两个词。在张阿姨看来,建行劳动者港湾为无数的平凡劳动者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关怀,这份关怀也是对劳动者实实在在的尊重,而就是这份尊重让他们在这个城市找到了难得的归属感。

迭代升级

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广州的小北路和法政路交汇处,是建行广州小北路支行。今年8月网点装修升级后,网点在原有“劳动者港湾”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护苗港湾”。

与其他劳动者港湾不同的是,小北支行在服务全体劳动者的同时,将服务的对象聚焦在“护苗使者”这一特殊劳动者群体。他们中既有学生家长、老师,也有片警、社区人员和医生等,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们的共同呵护。

事实上,小北支行打造“护苗港湾”主要缘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距离小北路支行营业网点不到百米处是历史悠久的小北路小学。此外,还聚集着中学、幼儿园等众多教育资源。

两年前,小北路支行的“劳动者港湾”挂牌成立。和当时成立的众多港湾一样,小北路支行致力于为全体劳动者群体提供暖心服务。但在港湾的运营中,小北路支行的工作人员发现这样一个细节:无论刮风下雨,每到放学前,网点附近的学校门口都会聚集大量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八十多岁的大爷,每到工作日的下午三点左右,他都会来我们网点闲坐一会儿。后来才知道原来大爷的孙子在小北路小学读书,为了接孙子放学,大爷就提前过来等孙子放学。”建行广州小北路支行网点负责人赵善豪告诉笔者,“这也是我们想设立护苗港湾的原因。”

当前,小北路支行的“护苗港湾”尚在试运营阶段,但已经初具雏形。据赵善豪介绍,针对家长们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空白时间”,港湾为其提供“专用等候区”,设置劳保用品、日常文具等等日常生活急需物品供学生及“护苗使者”们使用。

在港湾建设基本完善之后,小北路支行还计划逐步与附近教育机构、街道社区、派出所、医疗机构联动,结合金融服务,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便捷服务,例如目前已有的教师专享理财等。

从传统劳动者港湾的设立到特色港湾的打造,小北支行要做的不仅是劳动者的歇脚地、加油站、充电桩,更是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安全港湾。

应运而生

为医护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距离小北支行十四公里左右就是全国百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建行广州南方医院支行就坐落在这家医院内。今年春节,疫情突发,为了支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24名医护工作者毅然写下请战书,奔赴前线抵御疫情。

在医护人员逆行抗击疫情的同时,建行广州南方医院支行也在思考,作为院内的商业银行网点,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行南方医院支行成立了医护港湾。在疫情期间,对援鄂医护人员的家庭开展一对一结对服务,为家属解决工作生活难题,让抗疫医护人员无后顾之忧。

“在这只援鄂的南方医院医疗队中,有一位年轻的医生,在他奔赴武汉抗击疫情的时候,我们了解到他远在梅州县城的父亲因缺乏日常佩戴的医用口罩而无法出门,为此,我们的工作人员紧急协调了几十个口罩连夜快递过去,解了他父亲的燃眉之急。”建行广州南方医院支行负责人赵靖怡回忆道。

在及时解决医护人员家属的实际困难外,建行还为援鄂医护人员提供专属的金融服务,包括专属理财产品、上门理财咨询等,以及将全年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及休息服务。

与其他港湾以支行物理网点作为服务的主阵地不同,南方医院支行的医护港湾结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特性,主动带着港湾服务走出去,为忙碌的医护工作者提供专属的优质服务。

汇聚各方

持续深化“劳动者港湾+”

为谋民生之利,为解民生之忧,建行率先开放网点服务资源,主动以金融的力量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2018年8月在宣布全行网点启动“劳动者港湾”建设工作之后,上万个具有明显统一标识的“劳动者港湾”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建行网点中。

忆起劳动者港湾刚建设之时,建行广东省分行营业渠道管理部副总经理陈琳表示,当时只是按照总行要求在网点配备了沙发椅子、饮水机、手机充电设备等基本的基础设施,但在服务上具体要怎么做,各网点并没有很清晰的想法。

在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发展后,不少网点开始结合其地域特征和业务特色,在营业网点内尝试开展更具差异化的服务,一批特色港湾也随之产生。从惠福西路的首家劳动者港湾,到服务迭代升级的护苗港湾,再到应运而生的医护港湾,这些特色港湾的成立成为建行深化“劳动者港湾+”模式的有力实践。

在陈琳看来,建行这两年所做的就是把劳动者港湾从盆景,打造成一片森林。当前,除了针对护苗使者、医护人员以外,建行两年来还打造了一批“乐龄港湾”“扶贫港湾”“司法港湾”等170多家特色港湾。

这其中就包括建行广东省分行与广东省政府部门共同打造的实体“政务服务区”。目前,在建行全辖的1100余家营业网点共有4000余台智慧柜员机上线公积金、社保、税务、工商等百项政务。

随着“劳动者港湾”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如何进一步拓展劳动者港湾的服务外延,覆盖更多的劳动者群体,是建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建行广东省分行通过与工会、环卫、运输、交管、城建、银协、残联等机构及周边社区的互动合作,依托“劳动者港湾+”模式,积极探索合作共建新内容、新模式。目前建行广东省分行已经与600余家机构开展共建合作,180个网点实现“劳动者港湾+”模式。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建行广东省分行与广东省司法厅创新打造“劳动者港湾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工作室”,目前全省已有百余家对外服务,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为关爱母婴健康,建行已经在全省设立30家母婴室,积极在网点内打造爱心妈妈小屋;为落实对户外劳动者的关爱,建行广东省分行与省总工会开展港湾共建活动,共享网点劳动者港湾,在全省打造了60余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

从打开营业网点的“玻璃门”,到打开公众的“心门”,两年多来,“劳动者港湾”明晰自身“属于服务业,是实实在在为大众服务的机构”,积极“回应人民的期盼和诉求”,向广大劳动者们呈现的,不再只是玻璃墙后面冷冰冰的金融服务,而是面向庞大社会体系,温暖的毛细血管和敏感的神经末梢。

而劳动者港湾也犹如一颗种子,正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其“开放共享、责任担当”的理念和品牌内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外部机构、社团组织热情响应、主动参与,引起全社会的“同频共振”。

文/田姣

新闻推荐

以“双循环”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新时代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国家战略,也是新时期推动“一国两制”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