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大美“双区” 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拉开帷幕经典美术重温特区峥嵘岁月

羊城晚报 2020-09-26 12:31

观众在作品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摄

羊城晚报讯记者朱绍杰报道:为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9月25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隆重开幕。

此次大展以大美“双区”为主题,共展出198件作品。这些作品全景记录经济特区建立40年的壮丽画卷,热情讴歌经济特区取得的伟大成就,生动展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美好前景,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精品佳作的一次集锦。

“这次展览展出的美术作品,既是经济特区40年社会变迁的见证,也是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缩影。”广东美协主席李劲堃说,广东美术界一批中坚力量勇于探索重大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新手法,创新笔法描摹经济特区40年来的变迁与成就,达到了思想、情感与形式、技巧的统一,展现了广东美术界勇攀文艺高峰的最新成果。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0日,并于10月15日移师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

展览重点展出了广东画家近年来的大型创作。这些巨幅画作以“当随时代的笔墨”描绘了新时代的新图景。新近完成的广东画院大型主题性集体创作《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就是其中之一。该作长16米,高3米,特邀粤港澳大湾区、深汕珠厦经济特区国画名家与广东画院全体国画家共同参与,其中包括四位港澳地区美协主席以及四位深汕珠厦经济特区美协主席。

展览特别展出了记录特区发展历程的美术经典名家名作。如著名雕塑家、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潘鹤完成于1983年的《开荒牛》。作品反映深圳特区城市精神,是艺术家为深圳特区城市形象量身定制的。潘鹤取“俯首甘为孺子牛”之意,用这件雕塑反映了深圳特区开拓者甘当牛马、为后人开路的“闯将”精神,成为记录时代的不朽杰作。

不少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记录与呈现了特区建设四十年的峥嵘岁月。由钟曦和陈瑞奕创作的版画《潮——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发行》,以当时的报纸、当时的股票为基本材料,经过现代表现方式重新拼贴组合,真实地再现当时第一张股票发行的盛况。

新闻推荐

建设广东省内村级最大的博物馆“畲族民俗馆”

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方面:开展了包括民居外立面改造工程、公共建筑风貌改造工程,改造了36户、67栋房屋的民居外立面、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