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提醒:远离野生蘑菇,坚决不采不食不买

信息时报 2020-09-14 00:52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粤市监) 6~10月是野生蘑菇生长的旺盛期,昨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特别提醒:为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发生,请广大群众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类。

不采摘——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购买——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为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这些辨别方法不可信

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广东地区毒蘑菇中毒的第一杀手——白毒伞却是纯白色的,朴实无华。

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

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按照“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大波毒蘑菇。但这条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为“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无毒的”。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新闻推荐

广东建设体育强省30年后达世界一流 广东体育事业明确三个阶段发展目标

《纲要》提出,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图为群众身体力行支持广州马拉松赛。@人民视觉政策解读编者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