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广东画院大型集体作品《南国的风》再现改革开放巨幅时代画卷

广州日报 2020-09-11 04:03

《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局部为献礼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广东画院大型主题性集体创作《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于近日完成,特邀粤港澳大湾区、深汕珠厦经济特区国画名家与广东画院全体国画家共同参与,再现改革开放巨幅时代画卷。据悉,作品将于9月15日在广东美术馆开幕的“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上作为重点作品展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巧蓉

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告诉记者,《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作品长16米,宽3米,于5月27日起启动,经历文本搜集、图片汇总、初稿拟就等流程,其中正稿绘制用时26天,至日前送裱,共计用时78天。

为充分表现这一主题,在构图组织方面,该幅作品以“点、线、面”通构整体。将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重大代表性建设成就——港珠澳大桥作为“线”贯穿全幅,以深、珠、汕、厦四个经济特区地图为元素横向延展四大板块为“面”,以深圳特区与珠海特区居中,以汕头特区、厦门特区左右,并通过宏伟壮观的港珠澳大桥与中国的蔚蓝海洋背景串联一起。

每个经济特区的地图板块均以该特区40年来的代表性成就与经典人文景物拼贴组合成形,作为“点”配以其城市规划地图作底纹,层层叠叠,虚实相间,寓意特区成果在青蓝背景下如点点群星,交织出新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开拓的一片璀璨星空。

在局部内容选取方面,参与创作的艺术家们根据文献材料记载和事件成果意义的重要性进行严格筛选,集中展现了40年经济特区建设中对于国家长远发展具重要作用与深远意义的成就内容。

作为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最闪亮的成果,深圳板块重点选取了盐田港、前海、蛇口自贸区、深圳知名企业、深圳市改革开放博物馆、城市雕塑《开荒牛》等文化艺术地标;珠海经济特区板块重点选取了港珠澳大桥、横琴自贸区、珠海大剧院、横琴国际金融中心等景观;汕头经济特区板块选取了汕头港、妈祖雕塑、北回归线标志塔、海关钟楼等景观;厦门经济特区板块选取了“双子塔”世贸海峡大厦、集美大学及南薰楼、厦门大学及群贤楼、演武大桥、鼓浪屿等景观。

在艺术表现方面,作品以中国传统绘画的写实造型语言与水墨晕染手法相结合,“笔为骨,墨为肉,色为饰”,混融解构与重构,构建兼具传统精神意蕴与现代审美的艺术效果。

在整体色调设置方面,作品以青蓝为底,明示经典。整体以黑白灰色调为主,墨渍层层晕化,肌理丰富有序,局部配以厚重的暖褐色块,力求展现经济特区建设成果恢宏壮阔的场面。

林蓝表示,广东画院的职责在出作品、出人才,历来大作、名家辈出。本次的主题创作力求以堂皇大气的现代构成形式,以丰富细致的传统材料创作,以历史的真实性与主题创作的艺术性,创新地完成经济特区40年宏大纪实叙述与个性艺术表现的良性结合,以独特艺术风貌展现经济特区40年建设成就这一内涵宏大的历史主题。

新闻推荐

广东2022年将建成碧道5200公里 重点打造10条碧道生态走廊

信息时报讯(记者欧嘉福)昨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