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呼吁取缔中小学学科类培训班,省教育厅回复 暂不具备完全取缔学科类培训班条件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奚慧颖 通讯员 邵启文) 今年广东省两会,省政协委员陈仲策曾提交一份《关于取缔中小学生学科类培训班 让教育回归校园的提案》。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回复该提案称,目前暂不具备完全取缔中小学生学科类培训班的条件。
委员呼吁:整治学科类培训班,把童年少年还给孩子
近年来,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校内减负取得了一定成效。陈仲策委员注意到,助力升学择校的校外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成为了“校外增负”的主力军。
在提案中,陈仲策“痛陈”学科类培训班泛滥的不良影响,认为其严重扰乱了教育教学秩序、破坏了教育生态,还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提案中给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坚决取缔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学科类培训班,促使培训机构加快转型发展,彻底解决中小学生课外培训负担。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设立专门机构,严格监督管理培训机构,严惩违规培训。第三,加强对中小学校的统筹管理,合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相应阶段学生学习需求,消除社会对择校升学的惶恐焦虑和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刚性需求。
部门回应:经认真研判,暂不具备完全取缔之条件
广东省教育厅在回复中称,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判,经慎重考虑,目前暂不具备完全取缔中小学生学科类培训班的条件。
一方面,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补充,校外培训机构不仅“被需要”,而且有着一定的正面效果,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得到社会认可。目前学校教育属于通识教育,只能尽可能地面向绝大多数学生,难以满足所有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校外培训机构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学生对学习“吃不饱”“吃不好”或者“吃不了”的补充性需求。
另一方面,校外培训行业对民生就业意义重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4月10日,广东省登记校外培训机构共12585家,从业人员规模超过10万人。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立及其带动的教育消费,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对民生就业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从宏观角度来看,校外培训班对经济发展有积极贡献。在我国,子女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城市家庭的主要经济支出之一,校外培训对于促进消费、支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举措: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挤占非主科课程课时
广东省教育厅指出,近年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广东省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成效。
通过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工作,全省拉网式排查各级各类机构共24833所,其中,有17418所存在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培训与招生挂钩、超纲超前教学等问题需要整治。摸排中小学校18762所,发现存在问题学校6所。截至2019年1月,存在问题的培训机构已基本整改完毕。
接下来,广东省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倡导各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课时。并且鼓励学校要在提高校内教育质量、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注重其个性培养,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满足多数学生的个人需求。
为从源头上破解校外培训市场火爆、课外辅导班盛行的“顽疾”,还将加快推进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新闻推荐
(资料图片)珠光集团拟投资71.6亿元推进的广州最大宗旧村改造项目通过多项表决,获新进展;保利集团与中国铁路局联手打造的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