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里的小巷人家 读《金陵小巷人物志》□ 小雄
小巷人家 粤梅 摄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跟着书本去旅行。《金陵小巷人物志》就是一本这样的书。这部书虽小,却能带你走遍整个南京,认识南京的地域文化,以其清新却不失温暖的笔调折射出金陵都市小人物的平实真诚。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一直以来,对“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人们的目光所聚,要么是温婉,要么是宏大。一提到南京,往往最先想到那些帝王将相,或像“秦淮八艳”那样的江南佳丽。其实,南京最多还是平凡的事,平凡的人。大街小巷里生活的人们平静缓慢而自在。这种繁华喧闹之下城市的另一面,让人感觉更加真实,也更加亲切。看看目录就知道这本小书有多么的耐读:神厨、打折、大补、面道、大师、姐妹、我家、卖报歌、后裔、酒鬼、二万、劫数、坤哥、甩子张一鸣、面人刘、马路天使、刻字、私房钱、顶上功夫……
《金陵小巷人物志》的作者谷以成在南京市纪委工作,也是杂志专栏作家。他曾当过教师,做过检察官,长期关注市井百态、平凡人生,于是,那些平常与大众擦肩而过甚至熟视无睹的市井人物,一个个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本书明显与作者的平民情结和悲悯情怀有关。谷以成笔下的市井人物虽然都为生活四处奔波,艰难而又辛苦地活着,但平民有平民的生活,他们更懂得苦中作乐、充满了人生智慧和生活情趣:剃头师傅倚重手艺的自信摆谱让人啼笑皆非;餐馆小老板在老家盖房子和培养儿子读大学的志向令人敬佩,引发共鸣;面条店老板知足常乐和惬意自在的性格让人羡慕;收废品大婶风里雨里都随身带着一双儿女的照片让人感动……你看,《大补》中的杨昆仑为了让妻子怀孕,想方设法多喝鳝鱼血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是于事无补,后来沉下心来一心开车跑货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伴随着生活的逐步改善和心情愉悦,不知不觉中老婆竟然顺利怀孕,心中的愿望终于实现。而《姐妹》中吴翠玲的遭遇从另一个侧面让人看到了人性的虚伪。还有《打折》中描写鱼贩子的绝技能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老丁对鱼虾的研究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心得体会也渐渐形成了许多经验甚至绝技。他能够不用拿、不用掂,光是看一看在水里游的鱼,就能准确地报出重量,误差绝对在五钱以内。他表演切鱼片更是摊位上的一道风景。大青鱼切成片做酸菜鱼是最好的了,但要会切。只见他一手用半干不湿的毛巾把鱼头包紧按住,一手持刀,从鱼鳃下切入,刀锋就在鱼的身体里快速地游走,又从鱼尾处悄然无声地滑出。接着,将鱼翻过身来,如法炮制。两刀下来,鱼却完整如初,眼嘴还在动弹。抓住鱼头轻轻地那么一抖,便骨肉分离了,鱼骨架如标本一般地齐整清爽。然后,刀影恍惚之间,案板上已经如多米诺骨牌一般排列着厚薄都在半公分左右的生鱼片了……
小巷人物志里的人物芸芸众生,虽然这里有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更多的市井小人物却是跬步缓行,不慌不忙,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来,踏踏实实,深浅自知,表现出来的是我行我素、自然清爽的性格。“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即是写志,便能读到人文风情。广东爱吃的云吞,南京人叫馄饨。每个南京人的心底,都有一碗辣油馄饨。别的地方的人叫吃馄饨,南京是叫喝馄饨,一个喝字,多么豪爽霸气。书中告诉我们,早中晚餐加夜宵,南京人都要喝馄饨,到了数九寒冬,喝馄饨达到了高潮。没有哪个城市像南京这样,能把馄饨喝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把一个个馄饨店喝成全国人都知道的网红店。南京的小馄饨其皮薄如透明薄膜,手工包馅时只是用一只小小的竹片向皮上抹上一点,但就这么一抹,千里飘香。
总的来说,《金陵小巷人物志》里没有多少华丽漂亮的铺陈和生硬的辞藻,大多是小巷里的日常用语,还有许多鲜活生动的俚语俗话,这与所描绘的人物身份特征十分贴切,充满了富有生活的韵味。让我充满惊奇的是,小巷人物志里描写的人和事并不是完全虚构的,基本上属于真人真事。作者说:“每一个人物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大概的原型,没有特别的创作,都是原汁原味地把生活和人物原样记录了下来。”我觉得这样的作品,比虚构的纯文学更有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康振华报道:5月29日,“第25届广东省企业家活动日暨企业诚信建设大会”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江龙船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