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家看好广东发展前景: 率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
“广东经济是全国经济形势的晴雨表。”省社科院副院长赵细康向记者梳理广东经济近年来经济数据表示,去年到今年一季度,广东经济整体表现较好,投资保持高增长,基础设施投资表现很好,消费增长保持平稳,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以创新驱动为龙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向好态势明显。
日前,广东1—4月经济数据公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体现出广东经济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5月27日起,南方日报推出“十看广东经济亮点”系列综述,从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减税降费、乡村振兴、外贸优化等方面,讲述广东经济故事,梳理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广东经济的动力、活力和潜力,展现广东经济发展亮点,获得社会各方广泛关注。
在此基础上,南方日报记者走访多位省内外学家学者,为广东经济把脉。专家们普遍认为,广东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结构调整、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为广东带来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展望未来,广东应积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上贡献广东力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广东外贸结构正在持续优化
今年1—4月,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2.12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占全国比重22.3%。
“目前广东的外贸形势不错,这是因为过去10多年广东结构调整做得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2008年以来,广东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推动“腾笼换鸟”的发展战略,突出结构转换的重要性——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越快,包袱就越少,转型的速度就越快。
从数据上看,广东外贸结构正在持续优化。一季度,广东优势产品出口持续增长,集成电路、汽车出口额分别增长84.8%和13.7%。
“结构转换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地方、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增长态势和竞争态势,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张燕生说,从本质上来看,结构转换使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重新配置到高生产率部门,使经济效率产生明显提升,从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广东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还占有一定比例,但在张燕生看来,劳动密集型产品并非就意味着中低端。他举例说,广东纺织业的污水处理水平更高,模具化水平更高,订单研发水平更高,虽然在海关统计的编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实际上已属于中高端产品。
近年来,无论民营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在努力提升产品档次,从代工贴牌转向自主创新,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生产率提升驱动转变,让制造业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进入中高端。张燕生表示,民营经济发展越好,全球经济波动、贸易摩擦、竞争对手对广东外贸企业的威胁会比较小,发展灵活性更强。
这同样体现在数据上,1—4月,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继续提升,进出口1.07万亿元,增长5.4%,占广东外贸进出口的50.2%,占比提升2.2个百分点。
从外贸大省跨向外贸强省,广东的提升空间和潜力在哪里?
“广东要成为外贸强省,核心的问题还是创新。”他总结说,创新链有四个重要环节,其一是基础研究,广东应着力培育世界一流大学;其二要有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这也是广东要提升的;其三是公共技术研究,为创新提供公共研发支撑,比如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商贸服务业发达,文化包容,有潜力为广东公共技术研究提供更多支撑;其四是开发试验研究,研发创新转化是大势所趋,如何构造世界一流的创新链,广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张燕生总结说,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广东要坚守实体经济,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解决中小企业、创业企业缺少技术、人才、资金、渠道、品牌、转型经验和能力的问题。
在谈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张燕生表示,如何缩小与发达经济体在外贸、航运、物流等方面的差距,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他建议,第一是能力建设,核心是人才,比如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吸引全球英才前来;第二是制度建设,广东要学习香港、伦敦自由贸易港的营商环境建设;第三是跨境流通,促进跨境人流、物流、资金流等。
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赵细康:
广东精准施策有利于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在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赵细康看来,与其他省份相比,广东经济的优势和潜力非常显著,这突出体现在率先开展新旧动能转换上。
“作为全国率先开放的沿海省份,广东市场化程度高,参与国际竞争的时间长,抗风险能力强。”赵细康表示,广东率先遇到经济转型问题,也率先在新旧动能转换上积极探索,以创新驱动为龙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态势非常明显。
这样一组数字可以佐证:目前,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一半,深圳等城市表现尤其突出;全省4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设立研发机构的已达35%,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全配备,同样位居全国前列。
不过,从分布上看,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广东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这也是赵细康近年关注的一个焦点。
“广东的区域经济格局是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缩影。广东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政策的精度更高,也顺应了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优化的趋势。”赵细康表示。
沿着南北两千多公里海岸线,东西宽两百公里的沿海地带,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发展区域,包括珠三角在内的广东沿海经济带是中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为未来发展提供广阔腹地,另一方面也为推进粤东粤西加快发展提供很好的政策支撑。
赵细康表示,北部生态发展区和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主要依靠差异化考核推进差异化发展。比如,生态发展区,就要做好绿水青山的文章,经济发展更多靠财政转移和发展生态产业等。
“看广东区域发展不能只看单一指标。必须全面科学认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做到精准施策。”赵细康表示,人均GDP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的变化,不能衡量区域内的贫富差距状况,也无法观察居民、政府和企业三者各自的收入构成和变化,往往夸大了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的严重程度。
从近年来经济数据看,由于人口不断向珠三角集聚,21个城市的GDP总量差距明显。但具体到细分指标,政府的财政收入差距最大,人均GDP、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相对较小。
据此,赵细康认为,经济数据的差距更多体现在政府收入上,由于政府收入的差距,导致部分区域的公共服务投入不足,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关键在于通过转移支付来保障和提升公共服务。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徐现祥:
广东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正在不断显现
“近年来,经济发展从追求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此背景下,企业和政府都面临新的挑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徐现祥向记者表示,广东十多年来持续“腾笼换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正在不断显现。
广东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时间从商事制度改革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所需交涉窗口数从商改前的3.5个下降至2018年的1.6个,所需办理证件数从商改前的4.5个下降至2018年的1.8个……今年初,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发布《全国视野下的广东商事制度改革——市场主体调查报告》,调研发现,51%广东市场主体认为营商环境有改善,接近全国最佳。调研投票结果显示,广东营商环境位列全国第二名。
作为该调研组负责人,徐现祥从中期和长期两个时间尺度对广东优化营商环境提出建议:从中期看,随着营商环境优化,广东的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徐现祥认为,下一步政府应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实施市场中性政策等措施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超过1100万的市场主体支撑高质量发展;从长期看,广东应该进一步推动市场开放,进一步开放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如果说降低准入门槛让市场这个"池塘"有更多的发展"活鱼",现在应该开辟更多池塘,让市场主体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徐现祥表示,广东经济发展,最关键靠市场。徐现祥分析认为,随着产业升级,广东企业正在进入产业链的中高端乃至“无人区”,在此情况下,政府应该完善市场规则、做好市场监管,引导资本市场配合,加强人才特别是研发人才培养,让市场主体之间充分竞争,让更多优质企业脱颖而出。
“广东对外开放程度高,受国际市场影响大,当国际市场出现波动也就首先受到冲击,反过来说,当国际市场环境好转,广东也将最先受益。”徐现祥表示,随着广东对外出口的产品和服务向中高端升级,销售市场和竞争对手都在发生变化,面临的压力也更大。但广东只要迈过这个“坎”,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大量人才。广东历来是吸引人才聚集的发展热土。根据往年情况,预计今年除省内约57.6万高校毕业生和10多万技术院校毕业生,还将吸引省外约20万高校应届毕业生到广东就业创业,徐现祥认为,广东一方面应继续加大对省外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加大省内高校的建设力度,特别是着力发展本科教育,建设更多的研究机构、实验室,实现可持续的人才供给。
南方日报记者王彪昌道励黄应来策划统筹:郑佳欣黄应来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新闻推荐
南方农村报记者王之娴5月27日,广东省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全省防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集中大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