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辛酸又浪漫的孙过庭《书谱》

珠江时报 2019-06-02 01:14

孙过庭《书谱》卷(部分截图)。

文/刘寿堂

唐代孙过庭《书谱》全文3700多字,是一篇由骈体文写成的书法理论专著。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书家论、学书论、书牒论、运笔论、授书论和评书论。

我为什么以“辛酸又浪漫”来形容孙过庭的《书谱》呢?主要依据是王根权先生的考证,参照孙过庭的学生、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为他写的《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及《祭率府孙录事文》,综合本人学习《书谱》这篇书法艺术杰作的切身体验。孙过庭出生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卒于天授二年即691年,享年72岁。唐太宗见其作品而未见其人,对其作品“于二王几可乱真”而赞赏不已。然而,没过多久,太宗病逝,孙过庭的“腾达”之路便被搁浅。到了高宗李治时期,孙过庭的机会来了,参加了高宗亲自主持的殿试,先后担任胄曹参军和录事参军等从八品军职文官达16年之久,然而,这样的小官自然不为皇帝所重。孙过庭因“值凶孽之灾”而导致“四十才见君”;却又因“遭谗慝之议”而最后丢了卑微的官位,之后专心书艺。

唐代后期的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评价孙过庭云:“过庭博雅有文章,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峻拔刚断,尚异好奇,然所谓少功用,有天才。”从《书谱》的书法艺术特色来看,可用“辛酸又浪漫”来概括。虽然《书谱》被誉为自智永之后羲之风格的传承代表,但绝不是单纯的传承,而是有自家面目。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一种主动辞官放浪形骸纵情山水之后的“畅怀吟咏”,其“绞转”笔法主要体现在“风神潇洒”的意境。而孙过庭的笔法跟王羲之最大的不同是:“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孙过庭宝盖头起笔的“尖头顿”和许多撇画展现的“残腿摆”,是《兰亭序》所没有的,还有许多地方的“破笔”、蹭擦笔画,如“图、逾、学”等字都是一种“沧桑”的笔意。孙过庭这么写,源于其辛酸的生活经历,才华卓著却又不得志,书法作品的线条正是“形其哀乐”的真实写照。

当然,作为一位醉心于书法的专职书法家(孙过庭丢官后一直从事书法教学),《书谱》又展现出浪漫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其草法结体的随意自然和空间布白的“随意所适”。今天我们学习草书,老师都会推荐从背诵《书谱》的草法作为起点,原因在于其草法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我们看其“道”字,把字头两点拉得特别长而且曲线极富弹性,把笔画多的“目”部简写并压得很紧凑,这就是一种浪漫的气息;还有我们随便以作品中任一字作为中心来看,周围的字仿佛都是这个字的“守卫”,转换视觉后,每个字都有这种感觉,说明孙过庭在章法的排布上完全是“随类赋形”,这正如屈原的《离骚》,是一派天机的浪漫主义情怀。王根权先生赞叹《书谱》为“书史之离骚,书家之绝唱”,实不为过。(作者系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广东省就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召开新闻通气会 6月1日起正式审查学习类APP

5月31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解读近日印发的《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管理办法》)。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