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名广东学子参演亚洲文化嘉年华,总导演邢时苗: “为他们点赞,期待下次再次合作”
5月15日,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在北京“鸟巢”举行。新华社发
“虽然我看不见,但我能感受到现场观众带来的激情,整个舞台都震动了,泪水早已沾湿我的脸颊。”15日晚,亚洲文化嘉年华落幕后,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久久不愿离开。节目中,他演绎的歌剧《今夜无人入睡》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16日下午,亚洲文化嘉年华的主创从幕后走向台前,回答中外媒体的提问。记者从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嘉年华采用大量创新手段,多套舞台装置在全球属首次使用,以匠心成就了一场视听盛宴。来自星海音乐学院的545名学生参演了嘉年华的近半数节目。“近2个月的排练很辛苦,我很心疼,为他们点赞,期待下次再次合作。”嘉年华总导演邢时苗说。
舞美设计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亚洲文化嘉年华现场,一方超大型多媒体互动舞台令人惊叹。它的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鸟巢”内有史以来最大的舞台。嘉年华总制作沙晓岚指出,主创团队在整体舞台的设计上采用“天地矩阵”的格局,展现出惊艳的视觉效果,“我们还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最大的三维LED灯矩阵”。
“在演艺科技和艺术结合上,我们不断尝试和摸索。”总导演杨东升表示,亚洲文化嘉年华的筹备历时半年,主创人员通过多元的艺术呈现、全新的舞美科技,打造一台具有亚洲地域风情、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节目,促进亚洲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互动。
亚洲文化嘉年华制片主任曹天抒以数字说话,展现本次演出的宏大规模。“8000名演职人员、7000套服装、近1.3万件道具、2500只各式灯、300多组音箱系统,这样的大体量、大规模、大阵容前所未有。”他说。
此次嘉年华的导演夏雨曾担任多年央视春晚歌舞类节目导演。她表示,此次盛会参与国家众多、演员队伍庞大,除亚洲国家外,还有俄罗斯、意大利等不同文明的代表国。表演门类囊括演唱、民族乐器、特色舞蹈等不同的样式。
夏雨指出,此次盛会中各国的艺术瑰宝让人着迷,绽放着“各美其美”的个性风采,亚洲灿烂辉煌的多样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实现了“美美与共”。“大家相互包容、互相鼓励,让这个舞台真正成为了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缩影。”
在沙晓岚看来,嘉年华成功举办的背后,是我国演艺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11年前,我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灯光总设计师时,舞台设备80%是进口的。今天我再进入"鸟巢"举办亚洲文化嘉年华,90%的设备都是国产,充分体现中国智造。”他指出,我国在演艺科技方面已进入世界最先进行列。
“孩子们排练严守纪律,很用心”
为达到震撼人心的舞台效果,嘉年华参演人员付出大量心血。其中,来自星海音乐学院的545名学生参演了整场晚会近半数的节目,包括《我们的亚细亚》《鼓舞飞扬百舸竞渡》《丝路绽放》《吉祥吉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和尾声《光耀亚洲》。该校舞蹈学院的邢峰溥、李领和陆帅凝等3位老师还作为导演和编导参与其中。
在开场节目《我们的亚细亚》中,星海音乐学院的545名学生全员参演。记者在现场看到,学子有的身着粉黄相接的大蓬裙摆翩翩起舞,宛如五月盛开的花朵;有的是穿着燕尾西服的歌者,激昂高唱亚细亚的灿烂文明。之后,伴随着澎湃的交响合唱,由星海音乐学院的学生担纲的46名引导员高举亚洲各国旗帜,引领各国代表出场,赢得全场热烈喝彩。
而在《鼓舞飞扬百舸竞渡》中,星海音乐学院的8名学子坐在空中挥舞的机械大臂上,伴随配乐敲打出激昂鼓点。在《丝路绽放》中,星海音乐学院406名学子扮演的“丝路使者”,将敦煌石窟壁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23种手势编排成舞蹈。在《亚洲风情》中,星海学子与柬埔寨、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约旦、菲律宾及印度的歌舞艺术家一同演绎璀璨的亚洲文明。
星海音乐学院院长李晓燕介绍,该校今年2月接到亚洲文化嘉年华导演组的演出邀请。“注重社会实践是学校的传统,通知贴出来才几天,就收到几百个学生报名,各年级的都有。”3月中旬起,545名学生在该校沙河校区排练了36天,随后由15名老师带领,进入“鸟巢”排练。
“在广州,孩子们顶着烈日训练,为避免被晒热的地板烫伤,便铺上厚厚的尼龙袋。4月27日起,他们来到"鸟巢"训练,如遇上大晴天,玻璃材质的舞台到中午热得发烫,但他们仍不放松。此外,他们还要与国外的演出团磨合。”广东学子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令邢时苗印象深刻。
在2个月的排练期,节目改版数次。广东学子克服了训练时间长、强度大等困难,不叫苦、不气馁,日夜兼程。“最紧张的时候,孩子们每天早上8点半到中午12点、下午1点半至5点半、晚上7点半到10点半都要训练。”邢时苗表示,有些同学在训练中磕破膝盖、崴脚,遭遇病痛,仍咬牙坚持,直到圆满完成嘉年华演出。
16日,北上演出的广东学子陆续登上火车,重返校园。“孩子们排练严守纪律,很用心,看到他们辛苦训练,我很心疼。”邢时苗表示,在广东学子的付出下,嘉年华呈现得很精彩,“我期待着下次再次合作”。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龚春辉发自北京
后方联动记者杜玮淦
新闻推荐
广东民营经济在稳增长中“挑大梁”民营工业企业表现出植根性强、承压力强、加快布局新兴产业等特点
今年以来广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开局良好。记者调查发现,广东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特别是民营工业企业表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