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今日广东> 正文

连接珠江两岸 打通湾区动脉 南沙大桥有效串联珠江口机场高铁港口自贸区等要素流通,加速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人才资金组织分工

南方日报 2019-04-02 06:44

制图:杨佳

扫码上南方+了解更多信息

4月2日,南沙大桥(原虎门二桥项目)正式通车。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投入使用的“超级工程”。

南沙大桥的开通,不仅让珠江口增添了一条过江通道,还多了一条连通大湾区的“动脉”——

1997年,南沙大桥下游10公里处的虎门大桥通车。彼时,珠三角地区“三来一补”产业占主导地位。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幕已经拉开,南沙大桥连接起广州、深圳、东莞、佛山这四座大湾区重要城市,涵盖人口超4400万,GDP总量超6.5万亿元;环绕周边的,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是广州南站、宝安机场等交通枢纽,是南沙港、黄埔港、虎门港等超级港口,是南沙自贸片区、松山湖科级园区等现代经济载体,是广州大学城、光明科学城、东莞散裂中子源等系列创新载体……

一桥横跨东西,价值洼地南沙将迎来历史性机会,从大湾区的地理中心迈进大湾区的核心;超负荷的虎门大桥将被纾解,大湾区交通更便捷通畅,环珠江口优质资源配置将更高效合理;时间成本的优势,将加速珠三角地区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大科学装置及平台与人才密集度必将迎来重大创新的嬗变与爆发式突破。

●采写(除署名外):南方日报记者卢真伟宾红霞戴晓晓黄少宏陈熊海罗丽娟

地理中心

几度被遗忘的南沙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性机会,沉寂多年的价值洼地凸显后发优势、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

从空中俯瞰,喇叭形的珠江口在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构成了一个A字形,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就处于“A”字顶端,扼守从伶仃洋进入狮子洋的咽喉要道,背靠珠江后航道,也是历史上广府文化核心区的南番顺地区。

两座大桥在最狭窄的江面上,联通了珠江东西两岸。

在过去200多年里,珠江口的商贸中心几经变迁。最早的中心是广州黄埔港,当时广州是清帝国惟一对外通商的口岸。1784年,美国第一艘来华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时,黄埔港“商贾如云,货物如雨”。彼时富豪榜上,世界首富是广州十三行巨商伍秉鉴。

近一个世纪之后,随着香港的开埠,位于珠江口最外侧的香港成为西太平洋的贸易中心。

香港开埠100多年后,中国内地开始了改革开放,环珠江口崛起了一座世界级城市群。

但是在两个多世纪内,作为珠三角的地理几何中心,南沙阴差阳错,总处于几被遗忘的状态——

当广州一口通商时,南沙离珠江内航道有60公里,因交通不便被放弃;当香港开埠时,处于伶仃洋内侧的南沙显得有点多余;当东莞成为世界工厂时,与虎门一江之隔的南沙因为交通不便,无缘参与产业分工;当佛山民营企业兴起时,面向海洋的南沙似乎无用武之地。直到进入21世纪后,南沙成为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但远离中心城区的区位,联接东岸的唯一通道虎门大桥拥堵,落后的基础设施,让企业和人才望而生畏。

但是,历史最终还是给了南沙最大的机会。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珠江口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历史机遇。环珠江口两岸,深圳前海自贸片区、大空港新城,东莞的滨海新城、广州南沙自贸片区等重要增长极纷纷启动建设,珠江口内湾区的资源配置,产业发展进入到更高层面,更加适应现代经济规律的生产组织。

此时,沉寂多年的南沙成了价值洼地,后发优势、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凸显。

南沙大桥通车,让南沙开始走上环珠江口的舞台中央。

要素中心

超负荷的虎门大桥让人无限期待南沙大桥,湾区血脉通畅令珠江两岸港口机场高铁自贸区等优质资源配置更高效合理

湖南人陈普宏是个住在东莞市沙田镇的白领。他每年都有两次前往广州南站乘车回家的“刚需”:一次在清明,一次在春节。因为虎门高铁站距住所10公里,他一般会选择从虎门高铁站乘车去广州南站。但这个清明节他有了新的选择——打车经由南沙大桥直接前往广州南站,只需不到1小时,比他从虎门高铁站的走法要节约半小时以上。

因南沙大桥通车而受惠的不仅是沙田数万名居民,同时被影响到的还有东莞沿海片、中心城区等周边数十万人。他们的出行需求,将让周边的贸易、物流业态收获“真金白银”。

人在南非的东莞莞非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锡波,最近半年一直在关注着南沙大桥的每一个消息。原因很简单,南沙大桥一通车,他原本从东莞厚街发车,经由盐田港运往南非的货物改走南沙港,单程一个货柜可以节省200元。

环珠江口地区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空港、航运、铁路网络发达,世界十大港口中有3个在环珠江口;广州白云机场每年的客流量全国第三,宝安机场每年的客流量全国第五。广州南站则是全国最繁忙的高铁站。但是因为珠江口东西两岸地形的分隔,珠三角居民出行有时并不方便。

南沙大桥的通车,不仅纾解了虎门大桥的拥堵,更将原来分散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港口、自贸区、机场、火车站等核心要素进行了有效串联。

从地图上看,南沙中心区距离广州白云机场大约90公里,距离深圳宝安机场只有50多公里,坐拥广深两大国际机场的便捷交通。去年,广州如约城际巴士就开通了南沙到宝安机场的线路,这是宝安机场第一条直达南沙的客运班线。如今,从南沙中心区去深圳宝安机场预计只需1小时,珠江口西岸对深圳机场的使用频次会显著加强。

纵观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资源,南沙大桥正处在“黄金通道”之上。南沙港的航运,深圳大空港的机场、会展,广州南站的客流等珠江口两岸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优质资源,将随着南沙大桥的通车出现更加多元化的优化配置组合,进一步凸显南沙的交通、区位优势。

创新中心

时间成本优势加速创新要素区域顺畅流动,大科学装置及平台与人才密集度必将迎来重大创新的嬗变与爆发式突破

4月1日至2日,来自国内外多个地区的10余个新材料项目团队齐聚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参与创新样板工厂第二批项目答辩,希望竞得入选资格。

作为广东省级重点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前期投资50亿元,远期投入有望上百亿元,主要瞄准三类材料研究方向:一是最前沿材料,二是国家战略材料,三是广东省产业发展相关的材料集合。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周边,已经建成中国散裂中子源,这是全国首台、全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装置,还规划建设南方同步辐射光源。

中国散裂中子源则被称为“超级显微镜”,与同步辐射光源互为补充,已经成为基础科学研究和新材料研发的最重要平台之一。中科院院士陈和生以锂电池、高铁为例进行介绍说:“我用中子散射的方法,研究锂电池的寿命、充电放电过程内部的变化,这个只有散裂中子源才能够做到。还可以探测大工程的试样。比如高铁和飞机的部件的很多问题。这方面最成功的范例就是英国的散裂中子源卢塞夫实验室,曾经解决了德国高铁在十多年前的事故到底是什么原因。再比如空客380客机,散裂中子源可以探测材料上的应力分布,甚至可以实时探测应力分布。我国高铁目前世界上里程最长,其相关研究及大飞机等很多部件研究,在散裂中子源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至今不到一年时间,三台谱仪共实际完成超过40项用户课题,用户覆盖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内外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每年有数以百计的顶尖科学家来到松山湖,有数以万计的研发人才前来这里扎根发展。

三个大科学装置聚合,使这里的材料实验将来可以达到世界上最高的压力、最低的温度、最强的场、最大的变形,这种非常极端环境有利于做出更多的新材料。

南沙大桥的通车,将珠江口西岸抵达这些大科学装置及平台的通行时间缩短到90分钟以内,将大大提升双边科技交流、创新合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包括南沙在内的珠三角新材料产业更加便捷地对接珠三角东岸的大科学装置和平台。

距离南沙大桥20分钟车程,广州大学城40万高校师生及科研人员,是广东优质人才培养的摇篮。以往受交通条件限制,这里的大学生及科研人员对前往东莞及深圳西北部地区发展多持保留态度。

南沙大桥通车后,从广州大学城到东莞和深圳西北部的时间都缩短了30分钟,大大提升了两岸高校创新要素流动的效率。粤港机器人学院教授董国华说,粤港机器人学院由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和东莞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合办,旨在培养新工科人才,学生大学前两年在广州,后两年在松山湖,通勤时间成本问题,对于学院开展教学、招聘人才以及举办学术活动都产生很大影响。南沙大桥的开通,对于学院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和推进区域产学研联动发挥了积极效应。

广州“南下”,深圳、东莞、香港则在“北上”。就在不久前,香港科技大学正式宣布在南沙设立分校,选址初定广深港高铁庆盛站。高铁、南沙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提速,便利的交通条件是促成香港科技大学来南沙办校区的重要因素。

一些深圳人才也嗅到巨大的商机。曾在华为工作多年的冯建林,正是看好南沙的未来,不久前选择到南沙创立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他说,交通设施加速后,创新人才从南沙来往东莞和深圳,距离更短,时间更快,对促进孵化器链接广洲、深圳和东莞的资源,实现更好的产业协同非常有帮助。

深圳面向全球的创新资源,通过南沙大桥等基础设施的联通流进来,香港创新项目也有望在南沙补上产业转化的短板。可以预见,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南沙将成为广深港的共享服务枢纽——不到2年,南沙已经聚集了12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中科院7个研究院所落户,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也已经成为港澳科研团队的内地孵化总部。

当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彼此从事不同领域研究时,湾区的人才密度将会超过一个临界点,对于实现重大创新突破产生重要影响。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所言,未来在南沙,如果一位学者想进行一些跨领域的研究,走进一家咖啡馆,就能很容易地碰到另一个领域的顶尖专家。

观点

进一步促进大湾区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在通车之前,南沙在地理上属于广州市的边缘和末梢;在通车之后,南沙将成为大湾区的交通枢纽之一。

从CBD珠江新城到南沙区政府距离近60公里,无论是驾车还是乘坐地铁4号线,都需1小时以上,而出口只有1997年通车的虎门大桥。交通不便,教育医疗等公务服务也难以到位。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虽然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蓬勃而起,但是有广州唯一城市副中心头衔的南沙,经济发展却一度落后于周边地区。

但以大湾区规划的格局来看,南沙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湾区全部11座城市及五大国际机场,在环珠江口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

要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南沙的定位要从地理中心转变成为交通枢纽,才能集聚资源。要成为枢纽中心,先要从路通桥通开始。

从地图上看,南沙大桥直通庆盛枢纽区块。轨道交通方面,庆盛枢纽区块还拥有庆盛地铁站和庆盛高铁站,凭借南沙大桥的交通引流作用,广州和深圳两个万亿级城市的交通网络将在庆盛枢纽节点对接。整个大湾区的空港、铁路、公路网络在珠江口的地理几何中心实现连接。南沙的交通枢纽中心作用开始凸显。

交通的瓶颈一旦突破,南沙区位优势、土地成本优势、空间容量优势、自贸片区优势的吸引力大增。珠江两岸的各种资源要素将迅速注入南沙这块价值洼地。

不久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落户庆盛。《广州南沙新区庆盛枢纽区块控规深化及城市设计》显示,庆盛枢纽区块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科技创新节点、国际智慧创新城、人工智能产业引领示范区及南沙新区北部组团中心。

总部位于东莞松山湖的易事特集团去年携手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开展的光储项目成功落地。南沙大桥开通之后,企业研发人员经南沙大桥不到1小时就能到达南沙,乘坐广深港高铁35分钟就能从庆盛站到达西九龙站。在香港生活,来南沙上班;或在深圳创业,来南沙买房,未来或成现实。

与虎门大桥相比,南沙大桥的路径以及配套的接驳线路,能够更快捷有效地串联南沙港区、南沙自贸片区、东莞港、东莞滨海湾新区、深圳大空港、前海自贸片区等交通资源和商贸资源的核心节点,形成一条全新的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枢纽通道,这让南沙有望成为珠江口资源配置的中心节点之一,并进一步促进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统筹:何山殷剑锋黄颖川

新闻推荐

清明出行高峰4日15时或出现珠三角往返粤东粤西车流大,警方提醒尽可能错峰出行

珠三角往返粤东粤西车流大,警方提醒尽可能错峰出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