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好帮手”服务更精细以成都为鉴,广东金融高新区可借助专业服务机构力量,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
今年3月,戴德梁行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在佛山的甲级写字楼市场中,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区所处的千灯湖板块占主导地位,目前甲级写字楼的存量占比已从2017年的54.6%攀升至63.4%,加之其坐拥广佛黄金经济带的绝佳地理优势,预计将成为下一轮企业布局及扩张的主战场。
根据此前发布的《广东金融高新区未来十年金融发展战略研究(2018-2027)》,未来十年,广东金融高新区将分三步,实施四大战略,着力打造金融服务新高地、产业融合新枢纽和全球创客新都市的核心区三个新形象,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的“新名片”。
如何运用并发挥好甲级写字楼作为高端产业载体的优势和魅力,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在比拼服务的时代,政府人力相对有限,如何借助商协会等专业服务机构的力量,开展精细化、定制化的服务?如何打造高端服务业创新集聚区?
本报调研组此次选择成都青羊区作为研究样本。因为近年来,成都在重点打造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的同时,也成为国内首个楼宇经济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位于成都核心地位的青羊区专门成立了区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管委会,专职推进集聚区建设,并以文化金融、供应链金融为特色,争创“国家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致力打造文化资本要素高地。青羊区的系列创新探索,或能对南海区发展高端服务业以及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发展有所启发。
引入专业服务破解楼宇载体空置危机
“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支持,2019中国楼宇经济全球合作大会暨2019REConChina、2019中国楼宇经济博览会将于今年6月在成都举办,这是国内楼宇经济的最大一次盛会,成都市及各区政府都将借助这次盛会进行招商推介。”在成都市青羊区西御街领地中心的17楼,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秘书长张萍热情地与调研组介绍商会的发展情况。
尽管成立不到5年,该促进会已成功在国内外举办多场对接洽谈会等,成为政企共同努力实现“以楼聚产、以产兴城”目标的“好帮手”。
作为承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楼宇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全国楼宇经济蓬勃发展,2008至2009年,成都也出现城市综合体开发潮,紧跟着大量的写字楼、购物中心、商业街区等在2012至2013年开始井喷式入市,市场出现严重供过于求。2015年,成都甲级写字楼空置率高达43.5%,为全国城市最高,对成都打造创新创业之城,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形成了阻力。
为强化招商效果、消化市场存量、盘活楼宇经济,成都重点从服务入手,引入第三方力量打造高度专业化的行业组织,通过对标国际市场、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创新标准体系、打造特色楼宇等方面破解“楼宇困局”。
创新等级评估标准成立全国首个楼宇经济专家库
为应对写字楼招商难、消化难的局面,2014年11月,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正式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楼宇经济行业组织。目前,该组织已有会员单位190家,管理、服务的商务商业楼宇项目428个,面积超过5600万平方米。
协会的发展称得上是一个典范,按照张萍所说,刚成立时只有两三个人,如今已经成为拥有19人的“响当当”的品牌商会,不仅吸纳了不少留学生加入,每年还开展几十场的平台交流、海外推介等活动,成为政府招商推介、推动行业规范的重要力量,企业也争相加入。
创新标准体系,是打开的突破口之一。“之前成都的写字楼市场非常混乱,个个都说自己的综合体是超甲级楼宇、总统级楼宇或国际园林楼宇等,持续展开不良竞争,造成行业混乱。”张萍介绍,协会在2015年协助政府组建了由国家顾问咨询机构、科研院所专家、行业代表等100余人组成的全国首个楼宇经济专家库,按照“政府监督、行业自律、市场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完成两次超甲级、甲级商务写字楼评定。评定标准对楼宇的建设条件、服务体系、绿色节能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做了很多的要求设定,用标准引领,改变了之前重建设、轻营运的状况。
与此同时,协会还在行业共需问题解决、搭建国际招商交流平台、加速市场研究数据化、推动楼宇经济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服务,比如推动商务楼宇从“粗放填补”招商走向“精准定位”的新阶段,承接一些地方政府赴外地招商甚至海外招商的业务。
“引入第三方合作,让商协会去参与招商,既贯彻了政府的意图、弥补政府部门人手有限等问题,又增加了市场行为的色彩,特别是向国外开拓时会非常有优势,毕竟国外的很多商务活动都是由商协会出面组织和对接,这点经验对我们很有启发。”广东金融高新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南海区金融办副主任叶晖在考察时表示。
在楼宇政策加速发力,行业协会服务全面护航的组合拳下,2017年下半年成都写字楼市场迎来拐点,到2018年第四季度,成都甲级办公楼空置率跌破20%,录得19.8%,空置率降至7年来最低。此外,市场租金和售价稳步上升,其中写字楼净有效租金录得94.3元/平方米/月。
以两大集聚区为抓手打造金融发展新引擎
蓬勃发展的楼宇经济也为金融产业的发展铺垫了良好的硬件基础。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所在的青羊区有着源远流长的金融文化底蕴,公元十世纪,这里就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比近代西方第一张纸币早了整整600多年。上世纪90年代,曾开拓出新中国第一家场外交易市场“红庙子”。
站在成都富力中心B座的楼顶,“成都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几个大字闪闪发亮。富力中心所在的成都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是四川省首个省级金融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已经集聚成都银行总部、国金证券总部等众多大型金融机构,聚集各类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1200余家。2018年,集聚区被成都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确定为成都市第一批10个“现代服务业试点功能区”之一。
青羊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成都市核心区域,青羊区是以金融作为首位产业,其中2018年,青羊区金融业增加值达320.84亿元,同比增长2.4%,占全区GDP的27%。在发展的过程中,青羊区还注重利用其高校资源优势,以全国知名的财经院校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人力资源产业园区为依托,打造环西南财大财经智谷,建设立足西部、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高层次金融研究新型智库、财大师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国家财经人才培训基地、金融文化展示基地。当前,青羊区以成都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环西南财大财经智谷两大金融业集聚区为抓手,促进金融机构企业集聚集群发展,打造金融发展新引擎。
其中,对于规划面积约5.36平方公里的成都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青羊区计划按照“人城产”融合发展思路,将其打造成为国际化创新化发展的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去年,设立了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管委会。
在青羊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时,叶晖感到熟悉,广东金融高新区在起步建设阶段时规划区域只有6.5平方公里,与成都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此时的规模极其相似,如今广东金融高新区已经在谋划更大的发展,包括金融高新区“过河东拓”。
设立人才日贴心服务吸引人才落户
人才聚则产业兴,当前不仅青羊区正大力发展金融产业,成都也在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人才提供智力支撑的作用尤为重要。
2017年,成都发布了“人才新政十二条”,把解决“蓉漂”安居问题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保障人才住房方面,对急需紧缺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赁服务,租住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满5年按其贡献可以不高于入住时市场价格购买该公寓;外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来蓉应聘,可提供青年人才驿站,7天内免费入住。
新政策还传递了“向人才致敬”的态度。政策提出把每年4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设为“蓉漂人才日”,让蓉漂有自己的专属节日,当天将发布“蓉漂”双创指数、举办“蓉漂”高峰荟、开展招聘会等活动;重要时段、重大活动期间在地铁、公交、户外LED屏播放“蓉漂”形象广告片;开展“感知成都行”活动,每年暑期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学生来蓉考察实践,感受天府文化、体验创新创业活力,营造“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的社会氛围。
今年,成都市人才政策匹配功能也正式上线,可以让市民通过简单的检索步骤,精准匹配政策扶持信息,“和查银行卡余额一样简单”。成都还在加快建设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人力资源企业,重点鼓励人力资源外包、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记者观察
盘活专业服务力量延伸产业发展空间
培育、借助第三方力量,将服务做得更精细、更专业,让产业不断探寻新的延伸空间,或许可有效使广东金融高新区的魅力不断得以释放、提升。
此前,本报调研组对上海浦东新区调研发现,浦东新区政府2009年就设立了浦东国际金融研究交流中心,直属于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该中心致力于金融机构及人才的综合性服务,主要是为入驻浦东的金融高管及其家属提供一些保障,减少后顾之忧。
在此次青羊区的调研中,调研组发现另一种模式,就是借助商协会等专业机构的服务力量,对内规范行业发展,对外进行招商拓展。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从一个二三人的小商会,变成了一个有着19人的专业团队,承接了政府部门的多项服务,包括对外招商推介,举办国际大会,开展标准化服务,推动特色楼宇建设等,成为了政府的“好帮手”,也吸引了会员企业的争相加入。
当前,无论是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安心发展,引进机构的服务,还是招商管理工作,都需要精细化的服务,但光靠政府自身人员及机构的力量远远不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引入并借助第三方专业服务力量,强化资源整合能力,扩展延伸服务末梢,是广东金融高新区需考虑的问题。
政府的职能定位应适度转型,杭州梦想小镇的成功因素之一,就在于委托专业机构运营,实现了服务的专业化。借鉴梦想小镇经验,广东金融高新区在千灯湖创投小镇,引入了菜根科技这一专业的产业运营商。今后,企业明确进驻千灯湖创投小镇的意向后,将由菜根科技的企业服务人员全权负责协助入驻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并由同一位企业服务人员负责牵头创投小镇入驻企业的后续跟踪管理,建立“一企一档”,实行定期回访制度,了解企业最新动态,及时普及最新政策信息,并将企业信息和实际诉求反映给相关部门。
以此为例,在金融人才服务、金融机构服务、载体招商等方面,广东金融高新区也可考虑引入或培养更多专业的服务力量。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李丹丹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李春妹许徐以李丹丹
新闻推荐
广东今年建设100个绿美古树乡村 全省已有623处森林公园免费开放,未来将达到千个
2015年至2018年,广东共认定70个“广东省森林小镇”。侯海明摄南方农村报讯“2008年至2018年,10年间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