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广东新闻> 正文

让戒毒人员重返社会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第四戒毒所一大队大队长王涛:

南方农村报 2019-03-14 11:13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第四戒毒所一大队大队长王涛。|代表风采|

几天前,王涛收到一名特殊朋友的微信:“王大好!希望您在北京一切顺利,也把我们的心愿带上两会。”发送信息的是一名已经出所的戒毒人员。王涛回复:“谢谢,请放心!”随后将他的意见记录在笔记本上。

作为广东省第四戒毒所一大队大队长,全国人大代表王涛每天生活在外界认为的“神秘”高墙内,与戒毒人员朝夕相处。今年两会,他继续关注戒毒人员重返社会问题,“希望社会对他们多点关心和包容”。

一年回访20余名戒毒康复者

王涛有一个黑色的笔记本,记录着他的履职点滴。记者随手一翻,从去年3月到12月底,每个月都满满当当,每一次行程都细化到时间、地点、内容和感悟。

“这一年过得太快,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来得及做。”王涛说,他希望立足本职工作,为戒毒人员发声。

对于戒毒警察而言,最希望的就是看到戒毒人员成功戒掉毒瘾,回归社会。带着对他们的牵挂,王涛去年的足迹遍及肇庆、惠州、云浮、深圳等多地,回访了20多名出所戒毒人员。“其中八九名真正戒掉了毒瘾,每天过得非常充实。”

在回访者中,令王涛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来自深圳的小伙子。此前他在深圳罗湖做服装贸易,后来在娱乐场所染上了毒瘾。在戒毒所的3年,王涛给了他很大帮助,出所后他开起了服装微店,生意红火。去年11月,王涛再次见到他时,小伙子面庞圆润,眼带笑意。“他还告诉我马上要结婚了,请我去喝他的喜酒。”王涛笑着说。

王涛调研发现,戒毒成功的人离不开家人的长期支持和周围朋友的理解包容,“戒毒人员其实是病人,需要进行挽救”。王涛希望能给予他们更多关爱,这对戒毒人员康复能带来帮助。他建议,要构建包括禁毒、戒毒、康复各环节的立体戒毒模式,并利用大数据为戒毒人员建立档案、帮教联系卡,完善信息,加强对他们的动态管控。

用真心付出感动戒毒者

“戒毒干警做的是在大墙之内改造人的工作,为社会的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王涛曾鼓励同事们,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就要尽力去做好,能够改造好一个戒毒人员,令他不再违法,就是成绩。

2009年4月,当时的广东省南丰强戒所成立艾滋病戒毒人员集中管区。得知情况后,王涛主动申请到集中管区工作。通过长时间接触,他发现这些戒毒人员本性并不坏,他要做的就是通过沟通和教育唤醒他们内心的良知。

在集中管区工作的10年里,王涛每天都会走访艾滋病戒毒人员的宿舍,和他们聊家常,记录下每个人的情况。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发现了不少变化:阿强的床头贴上了自我激励的话语,阿军从以前抗拒沟通到主动给自己写信……

据王涛介绍,目前戒毒所的艾滋病戒毒人员比最高峰时大幅减少,这让王涛深感欣慰,“我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警服意味着责任

“穿上这身警服,选择这份职业,就意味着责任。”特别令王涛感动的是,10年前与他一起来到集中管区的同事们,如今大部分都坚守在这里,大家用真心付出,感动了一批又一批戒毒者,让他们重返社会。

今年两会,王涛还带来了周围同事们的一个心愿,“警察法中没有提到戒毒警察的概念,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这个群体的重视,在节日慰问词中把公安干警改为人民警察、各部门人民警察,增强职业认同感。”王涛说。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吴珂王辉发自北京

新闻推荐

广东代表李杏玲提出的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建议被增写进预算报告 “财政部6天就答复了我的建议”

南方日报讯(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陈晓)“短短6天,财政部就对代表的建议作出答复,还写进了预算报告里,非常高效!”3月13日,全国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