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进入野生蘑菇中毒高发季节,专家提醒市民 路边的蘑菇不要采不要吃
本报讯 (记者 徐世球 通讯员 钟世坚)眼下气温回升,雨水充沛,野地里各种蘑菇快速生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野生蘑菇中的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另外,由于是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专家提醒市民,千万不要随意采摘食用,小心中毒。
毒蘑菇毒性非常强,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光按中毒的症状就可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及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大部分误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专家建议,踏春郊游期间,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市民最好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
如有市民食用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须立即前往医院就医,千万不能拖延,否则容易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自我急救可采用催吐方法,将未消化的毒蘑菇排出体外,但如果患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广东常见毒蘑菇的种类
世界上已知具较明显毒性的毒蘑菇种类多达400多种,我国约有200多种,广东则有100多种。常见毒性强的有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致命鹅膏)、鳞柄白毒伞、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蕈、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鹿花菌等。
广东常见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
■不慎食用毒蘑菇如何治疗:
目前对白毒伞中毒尚无特效疗法,须及时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尽早排出毒素,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
■自我急救:
1.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2.要立刻进行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10ml一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孕妇慎用催吐;
4.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5.加盖毛毯保温;
6.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7.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新闻推荐
晶报讯(记者李果)全市可供销售的二手房有170多万套,实际在卖的仅有5万余套,而在网络上却能搜到近百万套可供销售的二手房!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