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广东新闻> 正文

广东“双一流”建设高校去年进展如何?这份“成绩单”告诉你 中大1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

新快报 2019-03-01 13:37

■华南理工大学新生入学报到。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实习生 蔡雄有/摄(资料图片)

过去一年,广东“双一流”建设高校进展如何?近日,2017年入围“双一流”的五所高校,陆续公布了2018年度相关建设的进展报告。

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五所高校“双一流”建设颇有成效,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皆显著提升。其中,中山大学在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US news等主流国际排行榜的国内高校排名全部进入前八,1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华南理工大学在世界主流大学排行榜中稳步前进,理工科优势进一步凸显,广州国际校区稳步推进。

■新快报记者 王娟

中大

主流国际排行榜

国内高校排名全入前八

日前,《中山大学“双一流 ”建设2018年度进展报告(精编版)》在该校信息公开网公布。报告中提到,2018年学校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核心办学指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在ESI、US news、THE、ARWU、QS等主流国际排行榜的国内高校排名全部进入前八;学校1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国内高校并列第二。

人才培养方面,2018年中大生均教学投入较2014年实现倍增;2018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57.81%,比2017年提升2.71%。同时,学校保持本科招生规模稳定在每年8000人水平,研究生招生规模则首次超过本科生;国内各省份录取本科学生的高考成绩基本稳居当地前1%。这一年,该校办学专业数量由126个调减至77个,新布点了有关音乐表演、信息工程等艺术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工科等相关专业。中大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实施本科生质量提升计划和研究生质量提升计划。

特色“医工结合”

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华工

华南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2018年度进展报告》也于日前公布。

2018年,该校大力实施“工科登峰、理科跃升、文科繁荣、医科跨越”四大学科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先进材料、能源与环境、轻工食品与生物技术、绿色建筑与智慧生态城市、生物医学工程与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六大学科群建设,理工科优势进一步凸显,人文社科实现快速发展,华工特色“医工结合”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学科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学校一方面探索“学院+研究院”交叉学科建设组织新模式,重点建设新工科。2018年,新增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总数达到4个,位居全国高校第五。另一方面,主动适应国家和广东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其中2018年新增了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点填补了广东空白。

药学领域研究水平达到国内一流

暨大

暨南大学2018年重点支持以药学为核心的生物医药学科群建设,全力打造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集成、创新人才培养、优秀文化传承、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生物医药学科群。

目前,已进入ESI前1%的3个学科全球排名显著上升,其中药理学和毒理学、临床医学均在前5‰,植物与动物学进入前1%概率接近90%。同时,药学领域研究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学校已初步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学术高地和创新中心。

据介绍,2018年,暨南大学财政部双一流引导专项经费到账共计6000万元,暨大将原高水平大学建设3个组团以药学为核心整合为“生物医药”学科群(含药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部等),进行重点投入,力争推进生物医药学科群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其中,3300万元用于一流学科群学科建设,2700万元用于“双一流”师资队伍建设。

华师

“临床医学”新晋成为ESI世界前1%学科

华南师范大学表示,2018 年年度目标全部完成,学校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据最新公布的ESI世界排名,学校位居第1115名,上升位次在国内“双一流”高校中排名首位。

其中,CWUR“2018-2019世界大学排名”位居全球第735名,全国师范大学第4。学科建设上,“临床医学”新晋成为ESI世界前1%学科,ESI学科总数达到6个。在软科2018“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中,共30个学科上榜,其中“心理学”等4个学科进入前10%。

人才培养上,稳定本科生招生数量,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进一步优化本研比,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保持在24000人左右,在校研究生规模2018年较上年提高1165人,本研比继续降低,规模结构渐趋合理。为服务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扩大理工科专业招生比例,理工类专业本科生占比从2017年的38.36%扩大到2018年的39.71%。

此外,师资队伍也达到新高度;科研迈上新台阶,首次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际交流也开创新局面。

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全球ESI前1%

广中医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一流学科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并在多个方面取得突破。

学校晋级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与一流学科相关的药理学与毒理学成为继临床医学后进入全球ESI前1%的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和药学获批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教学研究成果凸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科学研究厚积薄发,“金蓉颗粒”成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18年唯一批准的中药创新药;第一、二附属医院先后成为广东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单位,获6亿元建设资助。

到2021年

广东将增约12万个 高等职业教育学位

新快报讯 记者王娟 通讯员 粤教宣报道 2月28日,省教育厅对《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下简称《计划》)进行了专场解读会,对《计划》拟新增的12万学位如何分布、专业如何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具体解读。

《计划》提出,预计到2021年,广东新增高等职业教育学位12万个以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增的学位一是针对中职学校小、散、弱的现状,通过整合资源,进行集团化办学;二是对于原先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将同时新建高职院校,以增加学位。至于新增学位方面涉及的专业或主要集中在广东发展急需的专业。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这些年来,广东在职业教育升学渠道打通上,一直在努力。2018年,广东开展“中职升本试点”工作,4所高校的200个招录计划最终录了166人。据悉,2019年的计划增加到260人。

近年来,广东省以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为统领,推动全省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其中,全面建立生均拨款制度,2017年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经费分别达到1.5万元、1.1万元。近三年,省财政安排28亿元支持职业教育。

除此之外,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显著。包括,推动专业精准对接产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投入超过2000万元研制经费,组织137所学校、80家企业、20家行业协会协同推进74个教学标准研制工作;中高职三二分段、专本协同育人、中职本科衔接等试点工作稳步推进,2018年,6.56万名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入高校,占毕业学生的23.01%;2017年,7211名高职毕业生升读本科高校;首创《广东终身教育资历等级标准》等。

新闻推荐

广东省地质学会开春喜讯传 地质学家朱照宇团队斩获殊荣

本报讯(记者刘肖勇通讯员刘如春林小婷)中国地质学会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历年来都在全国地勘行业内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