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 煎堆“堆”出年味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艺明通讯员梁平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对于大部分广东人来说,金黄的煎堆是过年必备的食品之一。今年已经64岁的胡伯伦,有着两重身份:一方面是百年老店“邹广珍”煎堆店的第四代传人;另一方面是九江煎堆制作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在“子承父业”这个问题上,他与两个儿子之间曾有过分歧,但最终两代人之间达成了共识,年轻人的接班,也意识着这项非遗项目后继有人。今年,除了作为“生意人”的角色外,胡伯伦还希望在自己的旧作坊内兴建“九江煎堆研习所”,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乐趣的同时,传承非遗文化。
计划:老作坊将化身“煎堆研习所”
在冬日的阳光下,南海九江龙涌村一家挂有“邹广珍·珍记煎堆”的小工场显得分外热闹。两鬓花白的胡伯伦,作为“邹广珍”煎堆店的第四代传人,正在热情地招待着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食客。从农历十月到年廿六,是胡伯伦的工场最忙碌的时候,一年九成的订单都集中在这个时段。
2015年,九江煎堆传统技艺入选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对全手工制作煎堆的坚持,胡伯伦也成了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因此,除了一直以来的“家族使命感”,现在的胡伯伦也希望有更多人了解九江煎堆。旧作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里兴建九江煎堆研习所,非常有利于九江煎堆传统技艺的推广。
“广东人常说煎堆碌碌,那就证明传统的煎堆应该是圆的,为什么九江的煎堆却是扁的呢,我觉得这些典故都应该在传习所里有所展现。”胡伯伦说,他打算先将旧作坊作为一个展示九江煎堆的博物馆,然后再慢慢对内容进行扩展,让前来观光的游客亲身体验一下九江煎堆的制作过程,并且吃上自己制作的煎堆。
坚守:百年老店的“独门秘方”
胡伯伦的家族,坚守煎堆制作已有百余年。上世纪60年代,年仅10岁的胡伯伦,就跟着老母亲做煎堆,一做便是数十年。
一直到2007年,煎堆店搬到了龙涌村内池塘边的一个小作坊;去年11月,胡伯伦又将煎堆店搬到了50米外的一个小工场。“无论制作场地、规模怎样变化,全手工制作的做法不能变,口感和品质不能变。”胡伯伦说,这就是他们家族一直以来的“坚守”。
对于胡伯伦来说,上一代留下来的一些“独门手艺”如何都不能丢。比如说,看似简单的搓面,用机器没有与空气充分接触,制作出来的皮炸过后很硬,口感也不好,必须要手工用棒去压面粉,制作出来的皮炸出来才会脆。
又比如煮糖的过程,其粘稠度也要非常讲究,老师傅要根本天气来进行调配,一般来说湿度大的时候要做得稠一些,用机器就没法这样精准把握;再比如搅拌馅料是必须用人手反复的翻起馅料,力量和速度都必须同时具备,在黄糖浆冷却之前让米花和花生仁充分混合,这就需要师傅对力度和温度都要有精准的判断。
传承:两代人完成角色转换
胡伯伦今年已经64岁,煎堆制作技艺的传承,自然也应落到年轻人身上。胡伯伦有两个儿子,哥哥胡嘉杰今年34岁,弟弟胡嘉恒今年32岁。如今,他们都在工场内帮忙,胡嘉杰负责包馅和捞馅,胡嘉恒负责油炸。
对于子承父业这件事情,兄弟俩刚开始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一点抗拒。“那时候我读三年级,家人就叫我来帮忙拍芝麻,看到别的孩子放假了都在玩,而我就要帮家里忙。”胡嘉杰说。
“以前到了年底经常会上电视,同学看到了会叫我煎堆王子。”胡嘉恒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也并非太开心。
两兄弟后来都上了大学,胡嘉杰读的是室内设计,胡嘉恒读的是企业管理。这两个专业,都与煎堆风马牛不相及。刚开始的时候,两兄弟都有自己的工作。后来,看到老爸身体不是太好,两兄弟都陆续回来,慢慢将做煎堆变成了正职。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嘉杰和嘉恒对“煎堆事业”也有了新的认识,对于“邹广珍”的第五代传人的身份,也慢慢认同。他们俩现在都不约而同地把父亲看成是自己的“偶像”。“我父亲一个人传承了一个非遗项目,我很佩服他。”胡嘉恒说。
创新:让九江煎堆推广得更远
作为第四代和第五代的“邹广珍”煎堆店传人,胡伯伦父子在“坚守”全手工制作的同时,都希望有一些创新。
胡伯伦对油炸、脱油等制作过程进行了改进。最让胡伯伦津津乐道的是他自制的“脱油机”。伯伦说,脱油其实是煎堆制作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把煎堆上的油去除干净,才能让煎堆松脆而不油腻。传统的脱油方法是用尼龙布袋子把煎堆包裹着吊起来,让花生油自己流出来,这样的老方法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没办法适应现代生产的需要。于是他经过研究后,发明了这台“脱油机”。
记者现场看到,这台脱油机外观其实与滚筒洗衣机类似,他将制作好的煎堆放进一个钢制的环型器皿后,再放入脱油机内,开动机器十五分钟便可以完成脱油工序。
胡嘉杰则告诉记者,他们两兄弟也在寻求一些创新。比如以前奶奶制作煎堆的时候,会出现“走馅”的现象,花生在油炸的过程中,容易跑到煎堆表面,甚至是掉到油锅。不但影响美观,还浪费原材料。他后来通过一些小技巧避免了这种情况,现在的煎堆花生都能藏在煎堆里面,外观漂亮了。
两兄弟更看重的是推广渠道的创新,他们希望将九江煎堆的品牌推广得更远。“我希望能做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我们九江煎堆。”胡嘉恒说。
现时,胡伯伦除了依旧把控原材料的品质外,已经将让儿子全权接手管理生意,“邹广珍”煎堆的第五代传承人正式接棒。“希望通过我们年轻一辈的努力,将传承百年的家族品牌做得更好。”两兄弟表示。
九江煎堆制作过程
1.用糯米粉搓成面团;2.将黄糖放入锅里高温溶为糖浆;3.将面团放入黄糖水煮熟,取出冷却,然后手工把面团擀成皮;4.用优质的糯米花加入花生仁混合,注入以黄糖煮成的糖浆,拌匀,即成馅料;5.搅拌好的馅料就可以包裹上面皮,再沾上芝麻;6.油炸至金黄色即可出锅;7.再经过脱油,酥化爽脆的煎堆才算大功告成。
新闻推荐
让潮汕祠宇再次惊艳 胡少平专注打造潮汕古建祠宇获“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称号
胡少平介绍潮汕传统建筑设计本报记者陈文惠文/摄潮汕著名古建筑师胡少平继去年获得“汕头市民间文化技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