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广东新闻> 正文

去年在保持经济增速9.8%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双提升 光明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南方日报 2018-06-05 07:41

经过整治后的茅洲河干流岸青水绿。林凯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6月5日,光明新区将举办“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8年“6·5世界环境日”主题知识竞赛活动,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治水提质、土壤防治、环境执法等方面内容,宣传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

光明新区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区之本,以建设“质量型创新型智造强区,现代化国际化绿色城区”为目标,以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等8个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动力和组织保障。针对突出环境问题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7年,光明新区在保持经济增速9.8%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双提升。

●撰文:柳艳张云云

水清

建成区“1+4”水体消除黑臭

光明新区茅洲河干流、支流密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面临着水体环境亟待保护提升的现实。

光明新区将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10+6+31”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同时完善河长制配套6项制度。截至5月,各区级河长开展巡河51次、批示27次,极大推动了黑臭水体治理和入河排污口整治等工作,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和治水提质攻坚责任手册83项任务以及2017年各项目标任务。

强力推进治水提质工程建设。茅洲河流域及观澜河流域在光明新区范围内的14条重要支流整治工程全面铺开。采用EPC、PPP方式,全速推进河道整治、污水管网建设、入河排污口整治和雨污分流工作。2017年以来,累计完成河道整治28.9公里,建成污水管网350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567个,建成区“1+4”黑臭水体提前达标;启动河流生态补水系统建设,建成27公里补水管道;252个住宅小区正本清源改造工作结合污水支管网项目有序推进,已完成88个;526个工业小区雨污分流已完成招标,近日开工建设;茅洲河流域10条一级支流46.75公里河道整治进展迅速,白花河整治工程已完成92%。年底前,白花河等9条主要支流全部消除黑臭。

开展沿河污染源专项整治。开展“小散乱污”整治行动、“利剑一号”、“利剑二号”等专项执法,精准打击茅洲河流域工业企业违法行为,今年更是实施全天24小时不间断执法。2017年以来,已出动执法人员18155人次,检查工业项目6329厂次,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389宗。

如今,建成区“1+4”黑臭水体已稳定消除黑臭。茅洲河干流光明段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鹅颈水、木墩水2条支流稳定消除黑臭,楼村水、新陂头河2条支流基本消除黑臭,水质趋于稳定。近日,新区茅洲河干流(光明段)、鹅颈水、木墩水、新陂头河、楼村水等“1+4”建成区黑臭水体顺利通过由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的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保专项督查,其中茅洲河干流(光明段)被专家组推荐为考核优秀项目。

新区正高标准加快“一河一景”沿河景观提升。茅洲河干流、鹅颈水景观提升工程以及1块湿地、3座水库公园项目已开工。将治水与治城融合,以凤凰城3.25平方公里区域作为试点区域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海绵城市绩效考核名列全国第二批试点城市第一名。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海绵系统。将光明小镇、天安云谷、交通大会战、社区品质提升、公园之城建设、治水提质等重大项目全部纳入海绵城市建设考量范畴,协同推进海绵城市及绿色示范区建设。

天蓝

PM2.5污染连续4年减轻

2017年,新区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PM2.5污染连续4年减轻。这一数据的出现得益于光明新区全面落实《光明新区2017年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强力推进“光明蓝”系列专项行动,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全年召开7次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将新区部分大气污染严重或居民生活密集区域划定为大气污染防治严管区,重点解决特定区域内大气污染问题。实施工业废气防治,实现污染源头控制;开展机动车尾气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治理,全年投放942辆纯电动公交车、新建成253套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利用遥测技术路检机动车36173辆,人工路检机动车3170辆。开展扬尘污染防治,提高道路清扫单价标准,将社区环境卫生和清扫保洁服务成效纳入考核。对506个裸土地斑块逐步绿化、硬化、覆盖。打通断头路14条,实施道路硬底化及路面养护,有效减少扬尘污染。开展餐饮油烟防治。

光明新区还在全市率先引入第三方核查机构“环保管家”扫楼核查,出动12113人次,排查工业企业1.2万家,全面摸清新区工业企业环保基本情况;充分调动社区网格员力量,全面掌握新区涉水污染源。

2017年,光明新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小散乱污”工业污染整治,连续2个月实施碾压式精准打击。综合运用查违关停、安监查处、工商查处、税务核查、公安及消防检查等手段,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311宗,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262宗,开出罚单3961万元,在全市率先开出426万元罚款的最大按日连续计罚罚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65宗,移送司法机关涉及环境污染刑事案件22宗,取得极大震慑效果和整治实效。

此外,建设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工地扬尘TSP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河流水质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智慧海绵网络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制作新区电子污染数据地图,将河流—排水管网—建构筑物—工业企业相关联,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城美

加速生态宜居城区建设

光明新区提出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要全面建成“四城两区”,全力打造高端业态集聚的产业新城、引领源头创新的科学新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新城、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新城。

开展公园建设提升绿化品质。2017年开展51个公园(广场)建设项目,面积792万平方米。完成凤鸣街心公园等21个公园建设项目,新增公园面积18万平方米;实施大雁山森林公园、石围公园等21个公园提升改造;加速推进明湖城市公园二期、新城公园改造提升等9个公园前期工作。

实施花城建设提升城市景观。2017年完成16个立体绿化建设项目,涵盖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学校、住宅等4种类型。新增立体绿化面积5.1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市下达新增4万平方米立体绿化任务。完成光明大道、观光路、光侨路、公常路、松福路等15条道路景观提升工作,绿化提升面积82万平方米。建成12个街心花园,6个花漾街区,城市景观大幅提升。

精细化管理提升市政设施服务品质。对社区52个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完成332个垃圾屋提升改造;率先在全市完成“厕所革命”,完成1座标杆公厕、18座市政公厕、27座转运站公厕升级改造工作和2座小型艺术化公厕新建工作。

开展宜居创建提升社区整体环境。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022个惠民强基项目,新增街心休闲公园148个,提升道路368条,新建改造停车场160个,新增停车位13186个,建成儿童游乐场等娱乐体育设施66个,完成招牌建设307处,打通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整治城中村107个,市容环境整治提升“达标村”25个、“示范村”7个,在全市市容环境综合考核中排名不断提升。完成年度宜居社区创建任务,累计完成24个“广东省四星级宜居社区”创建,超额完成市下达的阶段性创建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光明新区发动各界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聘请民间河长,建立“河小二”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鼓励和支持企业履行环保责任,逐步形成政府、群众、企业联动,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公众对辖区环境满意率逐年提升,已达86.12%。

新闻推荐

注意!高考期间有大范围降雨 广东各地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确保考生顺利赴考

4日,深圳第二实验学校高三课堂上,语文老师正在给考生讲解作文题型。南方日报记者朱洪波摄南方日报讯(记者/吴少敏胡新科谢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