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应用“元年”:时空智能商业化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6-04 10:02

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赋能下,北斗加速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时空智能新赛道的商业化也随之提速。

北斗系统开启全球化、产业化之后,2021年成为大规模应用落地的元年。

日前,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期间发布的《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约16.9%,相关产业上下游和应用场景,各行各业中的技术落地,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2021年将成为北斗应用爆发元年。

截至目前,中国有超过70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6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约1400艘公务船舶、约350架通用飞行器应用北斗系统。去年6月份,最后一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成功发射,随后北斗全球网系统正式组成。

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赋能下,北斗加速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大规模渗透手机、汽车等大众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时空智能新赛道的商业化也随之提速。从2020年,全球第一款亚米级高精度定位手机发布,华为联合千寻位置、高德地图首次实现车道级导航开始,至今,荣耀、小米、小鹏、蔚来、红旗、广汽等公司都已用上时空智能服务。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军透露, 我国已经形成完整、自主的北斗产业发展链条,北斗相关产品已经输出到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用户提供服务。“近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预计到2025年,中国北斗产业总值将达到1万亿元。”

基础设施的渗透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标志着北斗事业进入到全球服务新时代。今年是北斗应用爆发的元年,各行各业对于北斗应用的接受度已经渐入佳境。其中,精准时空智能服务成为热门的板块,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型基础设施。

时空智能为机器提供时空信息的决策依据,帮助它们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所谓时空智能服务,就是可以实现动态厘米级定位、静态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的服务。基于北斗系统,建设卫星地基增强站,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以及各类智能传感器,提供时空智能服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演讲中表示,时空智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汽车安装了智能化、数字化的装置,不仅可以记录汽车的行动轨迹,还能依靠厘米、分米级的精度替代人的眼睛、耳朵、大脑来驾驶汽车,这样,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产业就能发展起来。此外,电网、工厂、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都需要智能技术进行发展。

除了用在交通领域,北斗系统更广泛的落地应用体现在通信领域。

“精准时空的热度会像前几年的云计算一样,是这个产业很大的机会。”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智能设备中,芯片是重要基础,大家都认为这是整个产业的制高点。相比于智能驾驶、数字地理、无人机、工程建设等明确看得见的市场,投入较少的是用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时空服务应用创新。

这一块正是行业发展的难点,需要在看不见的地方做创新。记者在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现场看到,北斗在手机、手表、儿童书包等大众消费领域的应用,还是在农林牧渔、救灾减灾、智慧城市等领域,都是关注的焦点。

令陈金培感慨的是前几年的手机定位,“当时技术难度很高,很多人也不知道做出来以后能不能挣到钱。”从2019年开始,该公司和芯片厂商、终端厂商、应用提供商等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历经19个月,打通从高精度定位能力、到手机终端、移动应用的全链路技术,在全球首次实现手机亚米级高精度定位。

5月28日,小米最新两款高端旗舰手机小米11 Pro、11 Ultra,也将通过OTA(空中升级)上线车道级导航服务。该服务率先在深圳、广州、东莞、成都、重庆、杭州、苏州、天津8个城市的高、快速路段上线。

相比传统道路级导航,车道级导航可高清展示真实道路场景,显示当前道路的车道数量、地面标识标线、出入口、特殊车道等,同时结合高清信号,可实时显示用户的车道位置。与此同时,百度地图与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接入“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成为支持中国移动消费级手机精准定位系统的地图厂商。

规模与成本之考

北斗系统加速与新技术一体化融合是大势所趋。眼下,智能驾驶、数字地理等热门应用,吸引了大量目光和投入,但时空智能技术应用还有更广袤的空间亟待开垦。

除了手机、智能汽车外,千寻位置推动时空智能成为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包括能自主飞行进行电网巡检或农药喷洒的无人机,实现定点停车的共享单车,能与红绿灯“对话”的自动驾驶公交车,贴上精准时空标签的智慧锥桶、智能三角牌、摄像头等道路基础设施,能听诊危房、桥梁、矿山的形变监测设备等,都得益于这张时空智能网的覆盖。

“拷贝很容易,创造很复杂,这是一个不大好的现象,大家都去抢一些相对比较明确的市场,但不愿意去做那些创新的市场。”陈金培透露。千寻位置的时空智能基础设施,也如同冰山一样,绝大部分位于“水面之下”。

据陈金培介绍,从2019年起,千寻位置将更多的研发力量,投入到最艰难“0-1”式的创新,只有在打通产业链之后,应用会成倍增长,最终形成成熟的市场与商业模式。

“如同早期只有电灯才用电,如今有电冰箱、电视机、电脑,有你想象不到很多智能的设备,电才变成那么重要。”在陈金培看来,对于时空智能技术来说,只有开发应用场景足够广泛时,才能成为真正的基础设施。千寻位置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样激发开发者的创造力,创造大家今天想象不到的应用模式,挖掘出新的应用场景,催生各种各样新的智能终端,最大程度发挥出时空智能定位基础设施真正的潜力。北斗今天在所有领域提供的服务,可能只是未来十年场景的5%。

《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量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人。截至2020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已达84家。自北斗系统开通以来,包括华为、苹果等国内外主流智能手机厂商均支持北斗。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申请入网支持北斗定位的智能手机款型达到79%。

在任何一个场景,只有规模大幅提升后,成本才能下降,从而更广泛被采用。手机行业无疑走在了北斗落地的最前列,但时空智能赛道依赖极高的投入。目前,千寻位置已率先推动多款高精度定位智能汽车量产上市,并以时空智能服务助力交通运输、农业、电网等众多行业的变革升级。

如何将看不见的底层技术,变成看得见的公共服务?是所有北斗从业者都在探索的问题。

(作者:陶力,杨洁茹 编辑:李清宇)

新闻推荐

校外培训机构迎来强监管,专家建议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给培训热“降温”

“六一”儿童节之际,校外培训机构迎来“强监管”。从国家到省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多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立案调查,顶格处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