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援疆教师陈飞帆:等待10年 援疆支教梦成真

东莞日报 2021-06-01 11:02

■正在支教工作中的陈飞帆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陈飞帆是大岭山新风中学历史教师,也是“背包客”,援疆支教的梦想,很早就在她的心中生根萌芽。

2010年,她自助旅行来到新疆时,被当地优美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所吸引,也为当地落后的教育状况感到忧虑,援疆支教的梦想油然而生。这个梦想,让她足足等待了10年。

“东莞有多轮援疆支教工作,但都没有历史科的教学,一直等到2019年,没有学科的限制,我第一时间就申请报名,特别珍惜这次支教机会。”陈飞帆说。为了确保自己被选中,她作了两方面准备,一是主动向市教育局投简历,二是通过学校层层选拔。

2020年4月份,陈飞帆抵达图木舒克,接着,按照新疆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隔离14天方才正式开始援疆教学工作。

南疆气候极为干燥,尤其秋冬两季,一早醒来,鼻子里甚至有血痂,沙尘暴、冰雹等恶劣天气也时有发生。

“从宿舍到学校,早、中、晚来回六趟,骑行18公里左右。我们离沙漠只有10公里左右,沙尘暴说来就来,漫天飞扬的沙尘扑面而来,眼睑、鼻孔、头发甚至嘴里都钻进沙粒尘土。”陈飞帆说,冬天下雪结冰,路面打滑难行,稍不留心就连人带车摔倒在地。

虽然面临诸多现实困难的考验,但一走进课堂,孩子们清澈明亮的眼睛,露出对知识的渴望,这一切,马上就消融了她所有的辛苦。

“维吾尔族的孩子非常有礼貌,见到老师就问好,致敬。但他们小时候没接受汉语教育,汉语水平较差,七年级的学生,深一点的历史课知识都接受不了。”陈飞帆告诉记者,历史课上,她特别注重汉语基础教学,通过带读、趣味视频和讲故事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

每天的第九节课,陈飞帆都对汉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面对面教学辅导。从带读字词、纠正发音到督促背诵、跟进默写,悉心辅导,直到基础最薄弱的学生,都能够以接近标准的普通话背诵《陋室铭》。

与此同时,陈飞帆还参与了三师教育系统开展的“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对学校分配的四名民族学生进行爱心帮扶,通过课间交流谈心,关心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升当地教学质量,为受援学校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是陈飞帆思考的问题。她通过提升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引领、主持教学研究,以及参与“青蓝工程”,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示范课引领、专题讲座培训等系列方式,手把手地指导和引领两位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成长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

今年7月份,陈飞帆将结束援疆支教工作。她说,孩子们美丽的笑脸,将永远烙印在她的心中。

新闻推荐

50家新兴产业企业齐集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考察谢岗投资环境 积极寻求合作 实现发展共赢

■考察团成员在银瓶合作创新区生态新城展示厅考察了解谢岗镇当前发展优势、总体规划、未来发展思路等情况通讯员黄妙婷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