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反思熊家长,还需要更多视角
这个五一,最让家长们关注的一条新闻莫过于事发东莞塘厦影院的“熊孩子踢坏电影屏幕或面临18万元赔款”这一条了。虽然18万元赔款被影院否认,但是踢坏屏幕,将要面临赔款,已是事实。据《东莞日报》最新报道,目前民警已联系上涉事儿童的监护人。公安机关正积极引导影院和涉事儿童监护人双方通过法律程序妥善解决问题。目前,事件还在进一步处理中。
事件一出,舆论哗然。熊孩子背后有熊家长,是大众的标准答案。古语有言,子不教父之过,平时不好好教育孩子,闯祸了作为监护人就应该主动承担。此时这位家长最该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站出来,跟影院道歉然后赔偿,作一次最现实、最触动心灵的教育。
熊孩子闯祸家长赔偿巨款,这类新闻屡见报端。其实不止于此,还有更要命的,几年前发生在贵阳的新闻《10岁"熊孩子"嫌施工声太吵割断工人安全绳》,至今还刻在脑海。熊孩子为什么熊,一是无知造成,二是骄纵滋生,三或许天生自带“熊”根。熊孩子不是一天产生的,在这个变“熊”的路上,缺乏的是教化。
家庭是教育的起源地。熊孩子闯祸,反思家长肯定没有错,然而我们反思不能止于此。对于孩子教育的三驾马车,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都存在一种普遍的缺失:我们缺失了对孩子的教养教育,对孩子的规则教育,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准确地说,或许我们没有缺失,但是我们不够重视,不够深入,更不够走心。
人无德不立,成人方能成才,如果不从小加强教育,熊孩子只会越来越多。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许多来自教育界对熊孩子现象的反思,譬如以学科为突破,探究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策略,应该说这一点是非常有意义的,语文课本身就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可谓是与学生朝夕相处、耳鬓厮磨的科目,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学习,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引领和行为诱导,可谓一举两得。同时,我们也看到法律界对熊孩子现象的反思,对未成年犯罪究竟如何追究刑事责任,该不该放过熊孩子?据了解,从2021年3月1日起,未成年人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降低至12周岁。从小恶到大恶,只有一步之遥;从熊孩子到犯罪,也只有一线之隔。而这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的建立和培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期待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多一点对德育的关注,少一点对分数的过度执念;多一点对规则意识的培养,少一点恶小而为之的心态;多一点对生命教育的敬畏,少一点流于形式的淡漠。从熊孩子现象出发,去深入思考审视、并探究教育方法,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熊孩子和好少年其实也只是一线之隔。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露)4月30日,在东莞市住建局官网公示的行政处罚中,东莞亿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存在在玺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