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通道”跑出“世界工厂” 东莞转型升级为广深港科技走廊重要节点

深圳特区报 2021-04-22 06:35

繁忙的广深高速公路(东莞虎门路段)。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外观。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 徐兴东/文 刘羽洁/图

结束广州采访,从南沙区经虎门大桥,便到了“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主题采访第二站——东莞。

东莞位于珠江口东岸,广深港经济走廊中段,连接广深“双核”,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交通成为东莞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里,被誉为“中国最繁忙高速公路”的广深高速贯穿而过,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物流园区沿线布局,如今东莞成为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之一,创新资源集聚。

在东莞,记者走访了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的专题陈列馆,广深高速管理中心以及松山湖科学城,采访点也串起了东莞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从率先尝试对外加工贸易,到凭借区位优势推动制造业遍地开花,再到转型升级、科技创新。

这座制造业之城,如今已成功培育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前瞻布局“国之重器”——中国散列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松山湖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已扬帆起航。

太平手袋厂

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

1978年4月的一天,港商张子弥带着一个当时欧美流行的女式手提袋及几张裁片,来到东莞太平服装厂,出了一道考题——

在没有任何图纸和说明的情况下,复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手提袋。

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生产成本上涨,香港制造业寻求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珠三角地区无疑成为首选,张子弥此行目的就在于此。

面对考题,太平服装厂的技术骨干蔡笑英、陈雪萍,一头扎进车间,熬了一个通宵,终于按样本复制了一个手提袋。于是,张子弥决定与太平服装厂合作。

1978年7月,国务院颁布《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提出广东、福建可以实行来料加工试点。同月,中国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正式创建。

“三来一补”是改革开放初期一种企业合作贸易形式,由外商提供原料、技术、设备,内地企业按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产品交付外商,并收取加工劳务费。

建厂初期,太平手袋厂引进了15台进口缝纫机和配套的生产设备,效益大幅提升。在运营机制上,打破“大锅饭”模式,实行按件计酬,多劳多得。当时一发工资,整个城镇都轰动了。

“在服装厂时工资32块,到了手袋厂涨到了100多块。”70岁的苏秀仪是太平手袋厂第一批员工,至今记忆犹新。她说,当时的100块钱不得了,工资提高后,她很早就买了电风扇、洗衣机和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机,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小小的手袋厂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三来一补”的燎原之势。自此,东莞推开了外向型经济的大门,迅速从一个传统农业县一跃成为制造业名城,被称为“世界工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

截至2020年末,东莞已吸引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前来投资,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02.9亿美元,形成了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设备、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造纸及纸制品等支柱产业,培育出智能手机等新兴产业集群,“东莞制造”驰名中外。

太平手袋厂是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重要标志。不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太平手袋厂已结束历史使命,于1996年清算结业。

2019年,为纪念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东莞市设立了太平手袋厂专题陈列馆。主馆建筑以“电动缝纫机+旧厂房”为外观造型,馆内将当时的生产设备、手袋、档案资料、老照片以及各类生产工具配件组合陈列,全景再现太平手袋厂当年的激情岁月。

广深高速公路

珠三角经济“黄金通道”

大潮起珠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珠三角地区“三来一补”企业遍地开花,粤港货物运输繁忙。

早期粤港公路运输依赖107国道,由于广东主要公路渡口多、等级低,堵车现象非常突出。当时从广州到深圳,全程150多公里,开车至少要半天,对经贸往来带来极大不便。

1981年,香港商人胡应湘提出了修建广深高速公路的计划。1987年5月,国内第一条由粤港合作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广深高速公路破土动工。1997年7月1日,广深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广深高速公路全程122.8公里,设计时速120km/h,串起了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四座城市,从广州直达深圳皇岗口岸只需要1.5小时。通车20多年来,广深高速公路车流量快速增长,由1994年试通车时的日均3.63万车次,到2020年日均车流量达65万车次,被称为“中国最繁忙高速公路”。

“广深高速对珠三角经济的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伟说。

根据专业机构评估,2002年-2020年期间,广深高速公路对沿线区域经济贡献值超过4000亿元。

东莞无疑是广深高速公路的受益者。依托“黄金通道”的基础优势,东莞虎门、厚街、长安等地将客运站设置在广深高速公路出口附近,大型工业园区、物流公司等沿线布局,工厂装货后基本实现了半天时间对珠三角地区的物流全覆盖。

广深高速一度也成为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机遇的标志:地方政府引进外资时说,“我们有广深高速,交通便利”;工业园区招商时说,“我们临近广深高速,有天时地利”;企业家洽谈订单时说,“我们走广深高速,路通财通”。

“广深高速见证了东莞的发展。”走进广深高速交通服务中心,实时监控显示屏里,全线状况一目了然,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宽厚感慨:早期公路周边全是农田,如今沿线已经城镇化,出现高楼大厦。

路桥飞架,莞香花开。依托广深高速等快速路网,东莞乘着改革开放春风,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之城,这里的服装、手机、家具等商品销售全球,虎门、长安、厚街更是成为综合实力全国靠前的现代化强镇。

如今,东莞交通四通八达,已形成了“五纵四横六连”的高速公路格局。

“高速公路是东莞联系大湾区各大城市的主要载体。”东莞市交通局综合规划科科长李林卉说,高速公路也是东莞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东莞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65公里,“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高速公路92公里,继续完善跨市路网对接广深“双核”。

松山湖科学城

科技共山水一色 产业与新城齐飞

“一定要在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化转移的"死亡谷"上架起一座"铁索桥"!”走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展览厅的标语充满使命感。

“材料是产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关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说,一份金属新材料,只需要指甲盖大小样本就可以写科研论文,但要实现生产应用,需要进行转化。实验室布局了“样板工厂”,也就是缩小版的工厂,解决了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痛点。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松山湖科学城内,这里半城山色半城湖,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按照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工程师吴敬军的描述,这里“科技共山水一色,产业与新城齐飞”。

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一,去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成为东莞首个国家战略平台。这也意味着,东莞这座制造业之城迈向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有了新的使命。

时间回到2001年,当时正值制造业高速发展阶段,不过东莞提前谋划转型,设立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明确其为未来东莞的经济科技中心。20年磨一剑,从“产业园”到“科学城”,松山湖见证了东莞从“三来一补”迈向科技创新的转型升级之路。

松山湖科学城面积90.52平方公里,总体空间布局为 “一轴一区两心四组团”。其中,“一轴”指科技创新轴,主要串联松山湖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一区”是大科学装置集聚区;“两心”为城市配套服务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位于松山湖科学城的中子源路,因坐落于道路尽头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而得名。

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技术和综合性能进入国际同类装置先进行列,其成功建设也使我国成为全世界第四个拥有脉冲式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松山湖科学城布局大科学装置的“先手棋”,如今南方光源、阿秒激光等项目加紧建设,被称为中国散裂中子源“姐妹花”的南方光源预计今年整体竣工。

吴敬军介绍,松山湖科学城将聚焦新材料、信息与生命领域,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

大科学装置加速汇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等纷至沓来,蔚然成势。

展望未来,松山湖科学城将以“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创新全链条为“梁”,以重大科技设施、重大科研平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型龙头企业、高端创新人才、高品质城市配套、一流创新环境为“柱”,实现全要素、一体化布局。

这个“国之重器”就在东莞

中国散裂中子源运行以来完成科研与产业课题400多个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国家“十一五”立项、“十二五”重点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项目选址广东省东莞市,总投资23亿元。

散裂中子源装置就像“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由于中子不带电,不易受到带电质子和电子的阻碍,能比其他探测方式更为轻松地穿透物质。中子束打到被研究的样品身上,有些中子会与研究对象的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运动方向也会发生改变,向四周“散射”。科研人员测量中子散射的轨迹及其能量和动量的变化,就可以精确地反推出物质的结构。

正因中子散射的用处如此之大,于是科学家们建设一个类似于“中子工厂”的大科学装置,源源不断产生中子。

2011年10月,CSNS在广东东莞奠基;2018年8月23日,CSNS按指标、按工期、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使我国成为继英国、美国和日本之后,全世界第四个拥有脉冲式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CSNS是各种高、精、尖设备组成的整体,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建设内容包括一台负氢离子直线加速器、一台快循环质子同步加速器、一个靶站,以及一期三台供科学实验用的中子散射谱仪。其工作原理是将质子加速到16亿电子伏特,速度相当于0.9倍光速,把质子束当成“子弹”,去轰击原子序数很高的重金属靶,金属靶的原子核被撞击出质子和中子,科学家便通过特殊的装置“收集”中子,开展各种实验。

正式运行以来,CSNS运行稳定可靠,加速器质子束流打靶功率提高到100kW,提前一年半达到设计指标。开放运行以来,公开征集的用户课题,重点集中在新型锂离子电池、磁性材料、高强合金、太阳能电池、结构材料等领域,用户申请非常踊跃,共完成国内外科研与产业界的课题400多个。

目前,CSNS围绕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已取得了多项成果,在《科学》、《自然》等全球顶级期刊发表文章,为部分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界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新闻推荐

东莞交警今年常态化开展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专项整治行动 筑牢交通安全底线

本报讯骑手送外卖拼命“抢时间”,运输人员忙于送货物而违法骑行,闯红灯、逆行、闯入机动车道、分心看手机……由此造成的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