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乐帮扶 悠悠师生情 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蓝福强帮扶云南学生,结下深厚师生情

东莞日报 2021-04-13 10:54

■受过礼仪训练的云南同学和蓝福强老师合照

2017年,国家的扶贫政策进一步细化,东莞市对口帮扶处于云贵高原乌蒙山腹地的云南省昭通市。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也被选定为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学校之一。缘于此,一部分来自云南大山的孩子来到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接受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为了帮扶孩子们进步,该校老师向他们伸出了关爱之手。三年的学习生活、陪伴和相处,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

返校探恩师

近日,在东莞纺织服装学校操场上,彩虹的辉映,一群身穿纺校黄色球服的学生正和几位老师踢足球,足球在绿草上滚来飞去,传到身穿23号球衣的老师脚下,老师毫不犹豫地起脚一挑,球在半空中划了个漂亮的弧线飞入了球门。“蓝老师威武!”围观的人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原来,这是该校已毕业的昭通籍学生返校看望老师蓝福强,为爱好踢球的蓝老师当啦啦队。练习结束,他们簇拥着蓝老师,热烈地交谈着。在余晖的映衬下,画面格外美好。

来探访蓝老师的几名学生来自该校2017级云南班,于2020年毕业。高正松是其中一名,他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参加了工作,此次回来是看望蓝老师,“看见他在球场上挥汗,仿佛又回到昨天,带着我们踢球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高正松说。

多方关怀启初心

蓝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不禁回忆起当初几个孩子到东莞的情形:2017年9月初,几辆大巴车停在纺校的门口,一群身穿便服、脸孔黝黑、头发有点凌乱的少年拿着行李,走进了纺校的大门;作为班主任的蓝老师和其他老师还有学生志愿者们在门口迎接他们。蓝老师慈父般的音容笑貌,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批来自云南乌蒙大山的孩子,都是来自贫困家庭,来到东莞,但囊中羞涩,加上生活学习不适应,渐渐萌生辍学打工的想法。“这会让职业教育的帮扶沦为空谈,对他们个人的命运也带来不了积极的意义。”蓝老师说。他开始运用各种力量帮助他们生活,在学校的安排下,生活困难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到饭堂帮工,解决了吃饭问题和部分生活费,他还联系社会热心人士进行资金帮助。云南生没有校服,他让二年级制作班的同学帮忙制作了班服,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看到蓝老师不遗余力的付出,我们很感动,再也不好意思提退学了。”高正松说。

面对学生们在活动中取得的好成绩,蓝老师就经常自掏腰包请他们到外面吃一顿,让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学生十分感动。如在班际篮球赛中,他们班的篮球队队员在蓝老师的鼓励支持下,最终获得了全校亚军。“记得当天,蓝老师结账时花了600多元,当时我就在心里立下目标,一定要好好学习,才对得起蓝老师的付出。”高正松说,从那以后,同学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身体力行当学生的“范本”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育云南昭通学生时,蓝老师深知这个道理,他不用说教,而是身体力行的示范和行动。

云南的大部分学生喜欢把刘海弄得长长的,遮住脸。行为举止也是跟东莞的同学不一样。怎样对同学进行形象教育呢?契机来了:一直在学校做公益的碧权跆拳道道馆想请两个云南学生课余时间到道馆做前台文员,结果选送了十几个同学都因为普通话和形象不好而不符要求。蓝老师想,一定要提升学生的形象,关键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他首先是督促同学们把头发整理成阳光的发型,又在班会课上向同学讲述此案例,且以入选了学生会两位同学为典型,让她们带头练好普通话,改善言行举止,提升形象。同学们看到她们形象提高很明显,纷纷在她俩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大家的普通话和行为规范都逐步得到提升。

蓝老师钟爱古诗词和书法。他认为能够流传下来的古诗词都是颂扬真善美的,能催人奋发向上的。在语文课堂上,他就经常与学生读诗品诗,学生表现好或者进步大,他又亲自写诗相赠,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只要坚持,他们也可以写出好作品。渐渐地,班级的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整体提高,“毕业前,我也学习蓝老师,自己写诗赠送同学们。”高正松说。

永远的老师和孩子

看到这群学生,蓝老师说,就像看到过去的自己,“因为我小时候也是家庭条件不好,读书时经常遇到困难,但我有一个常常帮助我鼓励我的老师。”他说要像他的老师一样把学生们当做自己的孩子。“蓝老师是以一个严慈并济的父亲角色来教导我们,他经常跟我们说,英雄莫问出处,一个人的出生不会决定他的人生,你想要的东西都是需要自己争取,这对我们影响很大,在我们心里,他既是父亲,又是恩师,这份师生情我们一辈子都会珍惜。”高正松回忆时动情地说。而听到学生的话,蓝老师微笑着伸出手,拍拍高正松,眼里满是欣慰和鼓励。

新闻推荐

大迳社区组建环保志愿服务队

■大迳环保志愿服务队在开展环境微整治活动王小缘摄本报讯为改善老村环境面貌,大迳社区组建了绿颜大迳环保志愿服务队。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