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刘英:看到受助对象的笑脸是我最大的心愿

东莞日报 2021-04-13 10:41

■优秀共产党员刘英 受访者供图

3月16日,是国际社会工作日,这一天,对于刘英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她是一位社会工作者。

刘英是东莞市首批社工,200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2009年毕业之后就一直从事社工工作。她用12年的坚守和付出,诠释了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了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社工价值,见证了东莞社工事业的成长与壮大,并坚信社会工作能够给社会治理带来光明的未来。

2019年7月1日,市委组织部通报表彰全市“百名优秀共产党员”,刘英榜上有名。她说,看到受助对象的脸上绽放出笑容,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学习照顾技巧,助长者安度晚年

说起自己已经在社工这行干了12年,刘英不禁感叹时光飞逝。200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刘英被派驻至一家敬老院工作。

在敬老院里,满是双鬓斑白的长者,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有着行动不便、脑力退化等症状,在与外界沟通互动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对陌生人也有些许抵触。如何拉近自己与老人之间的距离?初次接触社工实务的刘英,找来了香港督导的一些经验帮忙,学习其中关于脑力退化老年人的照顾技巧。

在不断扩充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刘英明白,脑退化老人们做出的在外人看来奇奇怪怪的动作,并非捣乱,也并非专门添麻烦,只是用仅存的一点脑力努力表达自己,或是希望获得更多关注和关爱。为此,她动员更多老人家属、护工、志愿者与老人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互动。同时,针对有特殊情况的老人,定期开展相应的认知训练,改善他们的身体状况。“有时候他们的行为我们是无法理解的,只能从照顾者的角度,去顺应,不纠结对错。”

在她在敬老院上的最后一节服务课上,当得知她要离开时,一位老人当场就落泪了,还为她唱了一首歌,表达心中的不舍和感谢。“那首歌叫做《友谊之光》,我和他们一起唱过,说要给我饯行,至今都觉得挺感动的。”

支持公益项目,探索定制化服务

短暂的、不固定的一两次志愿服务,每次与不同的年轻人接触,可以给老人带来快乐,却不能满足他们所需要的长期稳定的陪伴。在刚开始从事长者服务的过程当中,刘英就发现了这个问题。“部分孤寡老人看到别人有外孙陪伴,他们也渴望获得这样的关爱,而且这种欲望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强烈。”

十几年前,东莞的社会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服务机制体制上都存在很多需要完善之处。为帮扶老人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刘英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对一定制化服务,就这样,她的“外孙计划”项目开始了。

“参加我们这个计划的志愿者,必须要在半年内,像老人的"外孙"一样,在业余时间,每个月来探访老人至少两三次。”为了确保项目服务的质量,刘英对志愿者进行严格的筛选,对服务周期有严格的要求,并定期对志愿者们开展培训,帮助他们了解老人情况,实时跟踪跟进。

在众多前来参与志愿服务的年轻人当中,一位名叫雪冰的志愿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刘英介绍,雪冰于2015年10月加入“外孙计划”,在社工的培训帮助下,她学会了怎么与结对老人赖阿婆打交道。“每到周末,她就会来给老人剪指甲、梳头发,连续坚持了三年,我们都很惊讶,没想到这个计划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

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刘英也借助团队的力量向虎门、东城等多个镇街推广,服务超200名长者,志愿者与老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祖孙”情谊。2015年,该项目获得东莞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公益项目”,2018年又获得“益苗计划”东莞市赛“示范项目”、广东省赛“重点培育项目”。而这个项目,耗费了她不少心血,不断摸索、修改、完善直至社会满意度一步步提升。

2017年,刘英被评为第六届“广东省优秀社工”,并受邀参与广播节目录制,站在全省的舞台上推介东莞社会工作项目。她说,这是她觉得最光荣的时刻。

新闻推荐

东坑4400多个停车泊位将实施整体智能化改造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蒋幸端、谢英君)昨日上午,东坑镇与东莞交投集团在东坑镇人民政府举行智慧停车项目合作签约仪式,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