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举行四场名家论坛、两场全市中小学生“同上一节心理课” 东莞构建 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络
高品质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名家论坛首期上线现场。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总会面临各种困惑。如何科学育儿,既需要家长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学习力,也需要专业的指引。近日,由东莞市教育局联合东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共同打造的“赋能生命·快乐生活”——高品质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名家论坛在南方+客户端正式上线。
通过四场高品质名家论坛,两场全市中小学生同上一节心理课,东莞开启“4+2”家心教育双轨模式。此次系列论坛特邀中国教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省内外专家,通过线上线下融媒体传播方式,集结学校、家庭多方资源与力量,在先进观点和教育智囊的思想碰撞中,为家长拨开云雾,传经送宝。
●南方日报记者王慧林群贤
以系统化专业化设计教育场景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不乏物质富裕、精神焦虑的家长,也不乏职场得意、育儿失意的家长。很多人感慨:“做家长怎么这么难?”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意识形态多元,客观上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家庭矛盾、亲子冲突、学习困扰等导致的心理危机事件并不少见。
“现在家长缺少的不是家庭教育的各种理论和方法论,这类信息在自媒体、出版书籍以及短视频平台都有很多,但有个共性就是碎片化和空心化。”一位长期扎根在基层的东莞教师坦言,“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系统化、专业化的工作,我们要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加系统的引导。比如家长育儿科学性如何得到系统的指引,家校协同背后如何真正达成效果,对孩子的心理教育有没有更入心入脑的场景设计?”
正是基于系统化、专业化的设计思路,按照东莞打造“品质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追求,塑造高品质高水平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指引,东莞市教育局联合东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特别打造了教育名家论坛。系列论坛将在全年分期举行4场高品质名家论坛、2场全市中小学生同上一节心理课,开启“4+2”家心教育双轨模式。
同时,遵照“品质课堂”的使命,按照“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素质教育”的课堂育人要求,打造精品线上心理课程,结合教育生态中的痛点和难点,以多元化的场景打造,巧妙设计话题。此外,还首次引入“脑科学与学习”等先进教育理念,帮助孩子科学用脑、高效学习,并注重加强情绪管理等非智力因素引导,为学生排忧解难,强针对、多维度、高质量提升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专家传授家教实用技巧
如何与孩子正确沟通?怎样读懂孩子的真实心理和需求?什么样的陪伴才是有效的陪伴?
在首期论坛中,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系主任陈俊首先带来主题演讲。她认为,语言既是亲子交往的媒介,也是亲子交往的内容;既是家庭教育的工具,也是家庭教育的方式。因此,在教育中如何实施话语行为提高教育效能,至关重要。
“情绪有表里之分,语言有"你""我"之别,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应注意不要轻易释放表层的负面情绪,要多向孩子表达"我"的观察、感受和需要,让孩子更乐于倾听、回应。”陈俊还指出,肯定和否定的表达效果截然不同,否定表达容易隐含消极情绪,家长应善用肯定表达,向孩子传递积极信息。此外,善用语气语调、身体动作、空间距离等非语言信息,有时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演讲过后,陈俊还与学校代表、家长代表进行三方对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单志艳也作为场外连线嘉宾分享观点。在她看来,家长要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和言行变化的客观规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和需求。“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向家长传递着信息,因此家长要多倾听、多回应,少限制、少下结论,这样才能与孩子有积极的交流,正向的引导。”
单志艳认为,陪伴的关键是情感,但应注意适度的情感联系,不能过于紧密或过于疏离。在大事上引导,在小事上放手。只要让孩子意识到家长会在他需要的时候存在,这就是最好的陪伴。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东城实验小学副校长杨颖婷也给出建议,比如每天与孩子谈心5分钟,聊天的内容要以孩子为中心,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不要训斥孩子,不要只谈成绩,“家庭教育宜疏不宜堵,老师和家长要记住一点:先满足后教育,这样才能走进他的内心”。
在家长代表万力看来,孩子真正需要家长陪伴的时间其实很短暂,因此更需要高质量的陪伴。“陪伴不是目的,不是让孩子永远离不开父母。可以说它是一种手段,只有给予了足够的高质量的陪伴,该放手时能坦然放手,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走向社会,成为他自己。”
■链接
东莞下功夫做实
家心教育工作
东莞有160多万中小学在校生,其中非户籍占比超七成,随迁子女学生数量庞大。学生家庭结构复杂多样,文化和价值观差异较大,家庭关系异常的情况并不少见。除了客观问题,一些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也容易对父母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造成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出现焦虑症状,影响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
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群策群力。去年5月,东莞市教育局联合11部门印发《东莞市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联动工作方案》,以联防联控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预警、干预工作,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络。
2018年,市教育局就将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设立东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配备专职人员,组建专业团队和名师工作室,通过开展大规模常态化的普及教育、自主研发课程、强化师资培训等方面,全面推动全市中小学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
如今,东莞还成立市镇两级心理健康援助小组,为各镇(街)、学校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成立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心理援助专家)团队,分片进驻园区、镇街和学校,不定期指导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与此同时,家校共育工作也在扎实推进。学校家庭教育品质提升计划、家长学校课程指南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明确方向和要求。组织编写家庭教育系列丛书《家庭教育100个怎么办》和《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手册》,并录制300个微视频,以“动漫+专家讲解”的方式向广大家长传播正确的育儿知识和方法。
除了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机制,近年来东莞也注重以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各类活动为抓手,抓关键节点、切关键痛点、解关键难点。例如,在去年返校复学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同开一场家长会”“全市中小学同上一节暖心课”等大型系列线上活动,举行“家有考生家长助力”“快乐暑假家长安心”家庭教育网络直播课程活动。
新闻推荐
东坑镇多渠道提供优质学位,促学前教育公益普惠。让儿童享受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是东莞市东坑镇委镇政府近年来积极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