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周建平:技术毫无保留教给年轻医生

东莞日报 2021-03-30 10:32

■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周建平在为患者检查本报记者 李梦颖 摄

近日,东莞市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患有“腹膜后副神经节细胞瘤”的患者,由于瘤子位置隐蔽,且包裹着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切除难度和风险都极高,6个科室讨论后,5个科室都认为不能做,需要转到广州治疗。

周建平得知情况,再次组织重新讨论。他认为单一科室不能做,那集中6个科室力量试试。最终,多学科协作成功手术。

周建平是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胸外科主任医师,是东莞心胸外科最早的专科医生之一,也是东莞胸外科微创体系的构建者。

20多年来,他带领该院心胸外科钻研微创技术、培养团队。他说:“我的技术从来不藏着掖着,都是毫无保留教给年轻医生。”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

当患者有肺癌、食管癌、心脏病等疾病需要手术时,要求助心胸外科医生。

周建平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东莞没有心胸外科,患者需要到广州、北京等大城市看病,“当时院领导支持,我心想,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

最初,心胸外科手术方式主要是传统大切口入路,创伤大、恢复慢;1993年胸外科微创技术进入中国,周建平随后进修学习这种先进技术,学回来自己带团队,“刚开始一台胸腔镜手术从上午9时做到下午3时,用6个小时;而如今6个小时可以做两台手术。”不仅自己会,他还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微创技术团队,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一个科室要壮大,不仅要有领头雁,还要有团队。“不管个人能力有多强,都离不开团队。”采访中,周建平提到最多的是传承和团结。

他认为,学科带头人和科室主任要有传承精神,不要藏着掖着,要把医学人文、技术传给年轻医生,这样才能带出一支强有力的团队,只有团结才能更好地凝聚力量、做强做大。

手把手带新人,20多年培养一支团队

心胸外科,顾名思义是辛苦又凶险的外科。科室人员成长慢、工作累,接诊的危重病人比较多。周建平介绍,一个普通外科的医生3至5年便可胜任工作了,但一个胸外科医生需要8至10年,一个心血管外科医生需要10年以上,所以从事这个专业的医生需要吃苦耐劳并且热爱着这份事业。

以前这个专业很多人不愿意学,招不到人。为了培养人才,他经常带年轻医生做手术,尤其是自己主刀的疑难手术,边做边讲解;每逢疑难手术,跟他们分享思路、突发事件应对方式,和常规手术差异,助力年轻人成长。

这些年,好多优秀年轻医生选择加入周建平的团队;如今,团队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4名,其中具有博士学历2名,具有硕士学历5名;目前,已经细分为心脏血管外科、胸外科、专科监护室等三个亚专科,85%的手术都可以通过微创来完成。

目前,该院心血管外科介入手术的数量和质量在省内排名前列。“我们团队通过医学会和专科联盟建设,给各镇街医院提供24小时的咨询、会诊、手术服务。”

继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建设高水平医院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抢救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时候,一种叫ECMO(体外膜肺氧合,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的设备起了重要作用。而周建平就是首位把ECMO引入东莞的医生。

他回忆,以前治疗危重症病人的时候,手上缺少支持设备。2006年他进修学习了ECMO技术,“2007年医院在资金不充裕情况下仍支持我们引进设备和助力我们技术发展。”当年的付出现在有了回报,如今市人民医院有6台ECMO设备、2台移动快速体外膜肺氧合抢救单元;培养多支院前、院中ECMO团队,很多像重症心肌炎、危重症冠脉疾病等的患者,被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

从心胸外科专家到医院副院长,走上管理岗位的周建平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周建平表示,将继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四有工程”为抓手,对标对表新时代“四有”党员的标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标准推动医院建设,带动全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新闻推荐

“品质课堂”做什么 “两区”建设如何解 东莞品质教育步履不停

■聚焦品质课堂的教学教研活动通讯员周韵供图分批遴选培育10个“品质课堂”示范镇街、100所“品质课堂”示范学校、1000...

 
相关阅读